|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析 |
|
)机械通气时,插管、吸痰等各项操作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量使用一次性材料。(2)为减少病原菌吸入,尽量肠道喂养 [3] ,有困难时给予少量或微量(0.5~1.0ml/次)喂养亦可。(3)进行机械通气48h后,出现发热,痰量增多,痰液性状改变,肺部有罗音等感染体征,胸部X线检查有新发生或进行性浸润、实变等炎症改变时,应考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及时经气管导管取痰标本做痰培养检查。(4)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天时,定期取痰标本做痰培养检查,并于撤机时做痰培养检查或剪气管导管末端培养,及时了解病原菌。(5)怀疑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细菌培养结果未回报时,综合考虑原发病及本地区常见病菌等因素选用抗生素。(6)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耐药菌株的监测,必要时策略性换药。(7)针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低下,可联合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⑧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撤离呼吸机。 参考文献 1 施毅,宋
勇.现代肺部感染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28-532. 2 余加林,吴仕孝.新生儿感染的耐药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3:135. 3 杨明,樊寻梅,杨永弘.对机械通气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认识.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1,28(3):144. 作者单位:529070广东江门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
上一页 [1] [2] [3] 上一个医学论文: 低钾保护液对离体肺保护的实验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手纺石棉女工呼吸功能10年动态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