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
|
查可探测到较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怀疑PTE的患者中以下肢超声检查作为临床DVT的最初检查,可以减少对肺部影像学检查的需要。因此,床旁超声检查是急诊情况下最重要、最实用的诊断和协助进行治疗决策的工具。 2.肺核素显像仅能在少数患者中确诊或排除PTE,正常的肺核素显像结果能否排除PTE还没想到普遍认可。反之,通常认为高度可能性的肺核素显像结果可以诊断PTE。国外一项资料显示,许多医院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及时完成并报告结果,甚至有很多单位没有急诊服务,限制了在急诊领域的应用。传统的肺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PTE的金标准,但并非所经验有限再加上临床医师认为它是一项有创的检查等原因,限制了肺动脉造影的推广应用。 3.CTPA的出现带来了一次诊断技术上的革命,它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已日益替代其他影像学检查,并且在一些医院可以安排急诊检查。CTPA能准确地显示近端血栓和急性右心室扩张,偶尔还能显示室间隔移位。通过CTPA还可以做定量分析,分析结果与临床严重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CTPA能直接显示血管内血栓,同时还可以显示继发效应,例如楔形阴影或特征性右心室改变。多层扫描在进行CTPA的同时还可以行选择性下肢静脉显像。CTPA被推荐为首选的肺部影像学检查,高质量CTPA检查阴性的患者不需要做针对PTE的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三)寻找PTE的成因和危险因素 对某一病例只要疑诊PTE,即应明确是否并存DVT,检查手段包括超声技术、/01 、肢体阻抗容积图(IPG)、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和静脉造影等,其中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 (四) PTE的临床分型 1.大面积PTE(massive PTE):临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压为主要表现,即体循环动脉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幅度≥40mmHg,持续15min以上。须除外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中毒症所致血压下降。 2.非大面积PTE( non—massive PTE):不符合以上大面积PTE标准的PTE。此型患者中,一部分人临床上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或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归为次大面积PTE( submassive PTE)亚型。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存在呈慢性、进行性病程经过的肺动脉高压的相关表现;影像学检查证实肺动脉阻塞,并经常呈多部位、广泛阻塞;右心导管检查示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0mmHg活动后肺动脉平均压>30mmHg超声波检查示右心室壁增厚,符合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四、治疗 (一)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对高度疑诊或确诊PTE的患者,应进行严密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绝对卧床,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可适当使用镇静、止痛、镇咳等相应的对症治疗。 采用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纠正低氧血症。对于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者,可使用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若出现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对于液体负荷疗法需持紧慎态度,一般所予负荷量限于500ml之内。 在治疗PTE所致休克时,快速补液可导致右心前负荷增加过快,加剧右心功能的恶化,导致室间隔左移,左室(LV)充盈下降, LV舒张末压和左房压可能升高,此时的经肺静脉回流血量可高于受影响后的LV舒张末期容积,最终导致心排量急剧下降。室间隔左移所引起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状态改变对PTE的治疗有较大的影响。 (二)溶栓治疗 1.适应证和禁忌证:主要适用于大面积PTE病例;对于次大面积PTE,若无禁忌证可以进行溶栓;对于血压和右室运动均正常的病例不推荐进行溶栓。 溶栓治疗宜高度个体化。溶栓的时间窗一般定为14d以内。溶栓应尽可能在PTE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对有溶栓指征的病例宜尽早开始溶栓。 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用药前应充分评估出血的危险性,必要时应配血,做好输血准备。溶栓前宜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以方便溶栓中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有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相对禁忌证有:2周内的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以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2个月内的缺血性中风;10d内的胃肠道出血15d内的严重创伤;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近期曾行心肺复苏;血小板计数低于1×105/mm3;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对于大面积PTE,因其对生命的威胁极大,上述绝对禁忌证亦应被视 为相对禁忌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处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威胁生命的电解质紊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