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的治疗 |
|
,对念珠菌属中某些不常见的菌株如光滑珠拟酵母菌及克鲁斯念珠菌无效,也不能降低曲菌感染发生率。
小剂量二性霉素B(0.1mg~0.2mg/kg/d)静脉应用能同时降低念珠菌及曲菌感染发生率,但其毒性限制了临床预防性应用的价值。
曲菌性肺炎尚无很好的预防措施,伊曲康唑有可能对曲菌感染有一定预防作用。
6.大蒜提取物有较强的抗真菌功能,对某些病毒感染和CMV间质性肺炎也有预防作用,可长期口服或静脉点滴。
五、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的治疗
1.经验性治疗
免疫功能轻度低下的病人,可常规处理并可等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后进行针对性治疗;而对于免疫功能中重度低下的病人,一旦怀疑感染存在,就必须马上开始经验性治疗,在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中重度低下的病人,若体温超过38.50C,且除外其他原因,则应先考虑感染之可能性,需立即进行经验性治疗。
治疗药物的选用应综合考虑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时间、感染部位及各单位病原菌流行情况。抗生素应选用广谱高效之药物,其选择应尽量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菌。
常用的抗生素组合有以下4种:
(1)氨基糖甙类+抗绿脓杆菌的β-内酰胺类;
(2)两种β-内酰胺类如先锋VI+氧哌嗪青霉素;
(3)单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碳青酶烯类等;
(4)万古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绿脓杆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对疑有支原体、衣原体所致间质性肺炎者,可加用红霉素静脉点滴,疑有卡氏肺囊虫病患者应加大复方新诺明用量。
对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感染,应考虑霉菌感染可能,可经验性应用二性霉素B进行治疗。
2.针对性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病原菌,并根据病原菌调整治疗方案。
必须强调的是,对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患者,抗感染的治疗方案调整不能完全根据分离出的病原菌及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因为病原也可能仅反映咽部寄生菌而非真正致病菌,因此,只能根据检出的病原菌调整治疗。
例如,某感染系革兰阴性菌所致,但若痰培养结果为革兰阳性菌,此时若停用原有抗生素改为单用万古霉素,则将导致严重后果,正确的方法是将万古霉素加到原方案中进行治疗,至于药物的选择则不仅要考虑体外药敏结果,更应考虑药物体内动力学分布。
3.治疗失败的原因
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感染部位抗生素浓度不够;感染部位的其他因素如:未切开引流、有坏死组织等;医生诊断有误,如非感染性发热;产生对抗菌药物耐药;出现二重感染等等。
4.CMV间质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特别对于BMT受者) (1)CMV间质性肺炎的预防
①对于CMV血清学阴性BMT受者来说,严格筛选CMV血清学阴性血或血制品为预防CMV间质性肺炎最佳方法。
但国人CMV隐性感染率高,做到这点虽然合理,但目前实际几无可能。对自体BMT受者,血液过滤器的应用亦能达到目的。由于大多数患者在移植前体内已有CMV感染以及获得CMV阴性血源的困难,此预防途径的实际意义小。
②CMV高效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CMV高效免疫球蛋白预防性应用可降低CMV感染及CMV间质性肺炎发病率,多数学者主张常规用于CMV血清学阳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间质性肺炎的预防。
③大蒜素:
有抗CMV作用,临床应用可降低CMV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与其他抗病毒药物有协同作用。
④抗CMV药物的应用:
大剂量无环鸟苷能抑制CMV-DNA聚合酶,临床证实能降低或延迟CMV感染的发生。
DHPG作用强于无环鸟苷,预防性应用肯定能降低CMV感染及CMV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其主要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及肾功能损害。
FosCarnet不仅能抑制聚合酶且能抑制病毒反转录酶,I/II期临床试用证实,能预防CMV感染及CMV间质性肺炎,唯其肾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
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及费用,我国为CMV感染高发病国,对有活动性但无临床症状的CMV感染者可用上述两种药物对CMV间质性肺炎进行预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18种常用的抢救药物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多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保护性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