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技术在 护理程序 教学中的应用 |
|
多媒体技术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模式的框架概念,其教学内容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单纯课堂理论讲授,学生常感到内容抽象、难以掌握。本研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护理程序》教学中,目的在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通过教学效果检测及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形象、生动、直观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解决采用口头讲授和黑板书写无法实现的教学重点、难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合二为一,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根本性变革;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一系统过程,必须“优化”每一教学环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护理学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改革
Key words:Nursing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 ed i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在先进计算机的有效控制下,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选形式多样的教学媒体,构建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模式的框架概念,由于其教学内容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单纯课堂理论讲授,学生常感到内容抽象难以掌握。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其中,目的在于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形式,讲导结合,贯彻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为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积累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教学对象共72人,其中护理专业专科生38人,护理专业本科生34人。教学内容为《护理程序》,教学学时为6学时。 1.2 教学方案设计 根据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结合护理教学内容、特点,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识记、理解、运用。本章节主要教学目标如下:①复述护理评估的目的、内容、范围和方法;②解释护理诊断的定义,区别相关因素,正确书写护理诊断;③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长、短期护理目标,陈述方式正确;④列出制定护理措施的注意事项,明确措施依据;⑤描述执行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的注意事项。 特别指出,由于《护理程序》在护理学基础理论中的特殊重要性,加之本教学带有明显的实验性,故本、专科生采用一致的教学目标。 1.3 教学媒体选用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各类信息的媒体表现特性,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割,确定为教学课件,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关联与演示程序设计,采用计算机大屏幕演示模式教学。 以Windows95为操作平台,在PowerPoint97软件中进行程序设计。主要课件包括护理程序教学中涉及的定义、概念等文字资料;护理病历、护理计划及护理记录等数据表格;动画形式出现的护理程序系统模式图、护理程序基本步骤运作模式图;采用护理程序五个步骤在临床应用的动态图像或VCD录像进行实物与实景演示。 1.4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学科特点,力求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改革统一起来,突出重点与难点,初步形成一种新型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护理程序》教学内容中的每一步骤,教师通过理论教学精讲之后,立即将相关内容进行实物与实景演示。如在评估阶段收集病人资料范围、方法及如何整理分析资料理论讲授结束,随即就演示病区护士为病人体检、护患交流、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的实景,促进学生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点。在章节教学内容完成后,再进行全程实景循环演示强化,通过多种形式的重复学习与强化使暂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或永久记忆,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见图1。
图1 《护理程序》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1.5 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内容采用数量化资料的收集,即调查问卷、总结性测验等途径收集参加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态度、行为和认识效果等方面的数量化资料,作为分析教学效果的客观依据。 1.5.1 调查量表:设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反馈表”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等进行量化观察。发出调查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1.5.2 达标[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护生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 下一个医学论文: 抗生素治疗常见呼吸道感染的误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