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质性肺病临床研究现状 |
|
照组略慢。后者显示,吡啡尼酮治疗组患者肺活量下降减缓,部分患者运动后低氧状态较对照组稍轻。由于迄今还没有疗效确切的治疗该病的药物,这两个药物引起了很大的的关注,今后还需要继续进行临床研究。
关于干扰素γ1-b,虽然在主要观察指标方面未能显示出与安慰剂的差异,但现在还在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希望干扰素γ1-b对病情相对较轻患者能有所帮助。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肺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但肺移植在国内开展尚少。
因此,学者们仍在探索开发新的抗纤维化药物。也有学者在研究探索通过基因治疗干预、阻断或对抗纤维化的进程。现在不少药物正处于新药试验阶段。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损伤后的肺纤维化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找到治疗该类疾病有效的方法,改变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悲惨命运。
非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反应不同,如呼吸性细支气管炎性间质性肺病、脱屑型间质性肺炎和隐源性机化肺炎对皮质激素有较好的反应,预后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有很大差异。而对淋巴细胞型间质性肺炎的治疗,还需要采用免疫抑制剂甚至细胞毒类药物。因此,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上,要尽可
能明确诊断,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特发性肺纤维化在诊断治疗上的困难,显然是因为我们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认识不清所致。近来,有关细胞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方面取得一些研究进展,希望将来能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找到突破点。
总 结
DPLD、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特发性肺纤维化是近几年来呼吸系统疾病中进展较快的一组疾病群,纤维化是该组疾病的最终结局。如果诊断及时,治疗适当,有一部分患者是可以好转的。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特发性肺纤维化所占的比例最大,预后也最差,需加强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除了进行抗炎治疗外,探索更为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上一页 [1] [2] [3] 上一个医学论文: 呼吸科病房空气检测与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及预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