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质性肺病临床研究现状 |
|
患者年龄与性别也很重要,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多为老年男性,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如果患者年轻,起病急,则要注意是否是其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如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在女性患者中,如果患者同时还有关节痛、皮疹、口眼干燥和低热等肺外症状时,则要注意其肺部疾病是否为结缔组织病的肺表现。
对于某些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根据其典型的临床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就能做出临床诊断,不一定要进行有创检查。
目前,国内外学者仍均强调临床、放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三方面的综合动态检查是准确诊断的保证。北京协和医院的经验也是如此,他们最近连续报告了18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例淋巴细胞型间质性肺炎、7例药物导致的肺病和20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准确诊断均是临床、放射科与病理科密切合作的结果。
在没有高分辨率CT和开胸肺活检条件时,需及时考虑DPLD的可能性,要进行必要的鉴别,如果认为很可能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时,就需要与有条件的医院联系,使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治。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
2005年,Homma等报告了环孢A治疗激素抵抗间质性肺炎的一项研究结果[Intern Med 2005,44(11)∶1144]。该研究纳入的33例皮质激素治疗抵抗并有急性加重的间质性肺炎患者中,10例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在联合应用环孢A后,这10例患者的病情急性加重得以改善。
去年,日本学者Azuma等发表了一项吡啡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9)∶1040]。在该试验中,研究者将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作为一项疗效指标。
虽然,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诊断标准还有待完善和统一,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对该问题的提出和认识的深入,将有益于阐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本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
目前,虽然我们均基本按照2000年ATS共识中的诊断标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进行诊断,但如何对疾病严重程度(呼吸功能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量化仍有待解决。已有学者提出一些方法,如6分钟行走距离和高分辨率CT评分等,这还需要在今后研究的评估。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和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近几年来,通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学者们较一致地认为,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与其他非特发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相比,其炎症相对较轻,纤维化则占主导地位。因此,无论是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其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都不满意。近来,经大量离体和在体动物模型的基础研究,研究者们对纤维化(异常或过度修复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已不推荐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去年,比利时学者Demedts等发表了大剂量N乙酰半胱胺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多国多中心研究结果[N Engl J Med 2005,353(21)∶2229]。
在该研究中,Demedts等报告了大剂量N乙酰半胱胺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的观察结果和上文中已经提到的由日本学者们总结的有关吡啡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观察结果。前者显示,N乙酰半胱胺酸治疗组患者肺活量和肺弥散功能的下降速度较对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呼吸科病房空气检测与对策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及预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