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肺部耐药菌感染治疗进展 |
|
肠球菌(包括VRE)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MIC90为4 mg/L。其他尚有达托霉素(daptomycin)、达福普丁/奎奴普丁等,据报道也可用于VRE的治疗。
产ESBL革兰阴性菌
ESBL是由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产ESBL最常见的细菌,阴沟肠杆菌等亦可产生。1999年刘又宁等研究发现,临床分离克雷伯菌产ESBL为16.7%,大肠埃希菌产ESBL为12.4%。经验表明,ESBL可水解青霉素类、第1、2、3代头孢菌素及单环类β内酰胺抗生素,但对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抗生素无影响,酶抑制剂如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对ESBL有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可首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头霉素类(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等)抗生素。β内酰胺抗生素/酶抑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也可选择。第4代头孢菌素对产ESBL菌感染的疗效尚有争议。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一定耐药性,需参照体外药敏试验选用。
产AmpC酶革兰阴性菌
阴沟肠杆菌是最常见的产AmpC酶细菌,其他革兰阴性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也可产生。欧洲1997-2000年的一项耐药监测显示,产AmpC酶细菌(不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占临床分离菌的12%。国内刘又宁等对他们医院1999-2001年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产AmpC酶者占16%,高产AmpC酶合并ESBL者占13.2%。产AmpC酶细菌对青霉素类、1、2、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及酶抑制剂均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及4代头孢菌素敏感,临床上宜作为首选药物。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部分有效,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
铜绿假单胞菌
多项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首位致病菌,该菌可通过产生ESBL、AmpC酶、主动泵出、形成生物被膜等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上较为困难。一些研究显示,近年来该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在下降,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敏感性从1994年的96%和92%分别降至2001年的75%和79%,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71%~83%。在体外,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联用,耐药率可降至7%,与环丙沙星联用时可降至10%。因此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宜考虑上述药物联合应用。最近美国感染疾病学会(IDSA)建议,对收入ICU的铜绿假单胞菌社区获得性肺炎,首选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环丙沙星,或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不动杆菌属
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等,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其引起的肺部感染逐渐增多。研究表明,不动杆菌主要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菌膜通透性降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缺失和亲和力下降等机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最近陈东科等对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的215株不动杆菌体外药
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动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的平均耐药率为89.8%,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3.3%,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为34.9%。上述资料提示临床上治疗这类细菌所致肺部感染时宜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该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和动物体内,是重要的医院内肺部感染菌,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蔡少华等前瞻性研究237例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体分布和耐药状况,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占重要地位(84.1%),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4.4%。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方面,发现该菌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均有一定抗药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曲松耐药率为100%,阿米卡星87.5%,头孢他啶、头孢派酮/舒巴坦50%,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为37.5%,替卡西林/棒酸耐药率最低,为25%。因此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棒酸等可作为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严重感染时还可考虑联合用药,有研究发现替卡西林/棒酸+复方磺胺甲唑联合治疗有效率达80%以上,高于单独用药的疗效。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弥散性肺间质疾病概述 下一个医学论文: 心肺复苏常用药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