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
bsp; micafungin(FK-463)、anidulafungin的抗真菌作用机制与卡泊芬净相似,对念珠菌作用强,对近平滑念珠菌作用较差,对新型隐球菌无效。前者已进入Ⅱ期临床,半衰期10~16 h,肝脏代谢,尿中排出药物小于1%。念珠菌感染50~100 mg/d,曲霉感染50~300 mg/d,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后者已进入Ⅲ期临床,可口服或静脉滴注,半衰期31 h,首剂 50~70 mg,继以每日25~30mg静脉滴注。 4.脂质体制霉菌素:将制霉菌素与多层结构的脂质体结合产生了脂质体制霉菌素,其不良反应明显减低,提高了抗真菌活性,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曲霉、毛霉菌等有效。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用于念珠菌菌血症患者经氟康唑治疗失败者有效率 60%。用于侵袭性曲霉感染有效,耐受性好。 5.5—氟胞嘧啶:抗真菌谱窄,与其他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炎症时脑脊液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50%~90%。与两性霉素B联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三)肺真菌感染 常见的为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少见的有毛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 1.肺念珠菌病:常为血源性播散性全身念珠菌病的一部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约有1/3呼吸道有念珠菌定植,通常不需要抗真菌治疗。预防念珠菌病主要是去除诱因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两性霉素B是首选药物,初始剂量为1~5 mg/ d,以后逐渐增加剂量,于1~2周内增至20~40 mg/d,最多不超过50 mg/d。不能耐受的可应用脂类制剂(ABLC 5 mg/kg/d1:ABCD起始剂量 3~4mg/kg/d,无效可提高至6mg/kg/ d:L-AraB 3~5 mg/kg/d)。氟康唑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目前已为一线药物:首剂 400mg/d,静脉滴注,以后200mg/d,口服。伏立康唑5 mg/kg每日2次口服,对耐氟康唑的念珠菌疗效好。 2.肺曲霉病:变态反应型支气管肺曲霉病:主要是抗变态反应,不一定应用抗真菌药物。可给予皮质激素(0.5 mg·kg-1.d”)辅以伊曲康唑取得成功疗效。 肺曲霉球:是本病的特殊类型,抗真菌药物效差,手术切除是惟一理想的治疗方法 侵袭性肺曲霉病:两性霉素B为首选,1.0 mg /kg/d,总量为2.0~2.5 g,不能耐受者可选用两性霉素脂制剂。伊曲康唑是治疗曲霉病的理想药物,200 mg每日3次X4 d,继以200 mg每日2次口服。伏立康唑6 mg/kg每12小时1次X 2 d静脉滴注,然后3 mg/kg每12小时1次X 6~27 d静脉滴注,继而200mg每日2次口服4—24周,用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失败者。卡泊芬净50~70mg/d静脉滴注,用于经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患者。 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伊曲康唑作为首选。100~400mg/d,疗程1~18个月,临床改善率达60%~90%,真菌学治愈率达70%Dg]。同时应用 0.125%~0.25%两性霉素B雾化吸人,2~3次/d,每次10~15 min。对上述治疗失败者,伏立康唑20 mg/kg每日2次口月艮4~24周。 3.肺隐球菌病: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孤立的肺隐球菌病如无症状无需治疗,密切观察约1/3的患者可自愈。病灶局限的可考虑手术切除。免疫低下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或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首选两性霉素B,0.3~0.6mg/kg/d, 5—氟胞嘧啶75~100 mg/kg/d疗程3~6周,病情好转后改为氟康唑口服400 mg/d,总疗程至少 3个月。病情轻者可选用氟康唑400 mg/d,疗程至少3个月[203。难治性肺隐球菌病可选用伏立康唑 2.5~20 mg/kg每日2次口服, 4.肺毛霉菌病:首选两性霉素B 0.8~1.5 mg /kg/d静脉滴注总量3.0 g。可合用5—氟胞嘧啶。局限性慢性病灶或“毛霉球”可以手术切除。 5.肺组织胞浆菌病:急性局部肺组织胞浆菌病可不治疗,观察1个月如无改善可应用伊曲康唑 200 mg/dX6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治疗肺动脉高压症的新药伊洛前列素获美国FDA批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第六届世界结节病及其它肉芽肿病会议简介第六届世界结节病及其它肉芽肿病会议简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