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第4届呼吸医师论坛集锦

血栓形成的防治”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DVT的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及治疗方法,明确指出积极防治PTE,必须把PTE的防治重点前移到DVT上来,提高了我国呼吸科医师对DVT的防治意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陆慰萱教授对2004年ACCP抗栓溶栓指南作了详细解读,结合指南就血管外科手术、腔镜手术、膝关节置换术和长途旅行等相关的VTE预防策略作了新的阐述,对新型抗凝药物合成戊糖(Fondaparinux)的适应证作了介绍。
    影像学检查对PTE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PTE现代影像诊断策略正逐步形成。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戴汝平教授作了肺血栓栓塞症比较影像学及鉴别诊断的专题报告,利用大量实际影像资料详细介绍了普通X线片、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CT、MRI、超声心动图检查对VTE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及急性PTE影像诊断的检查程序,并指出,如果以诊断检查最小死亡率及最大效/价比为评价标准,CTPA(CT肺动脉造影)+下肢静脉多普勒检查为PTE诊断的最优选择。超声心动图在VTE诊治上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其无创性和便于急诊床旁使用的特点已常规用于疑诊或确诊PTE患者。北京朝阳医院吴雅峰教授详细介绍了超声心动图对PTE诊断、治疗和转归评价的意义,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肺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价值。
    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PTE患者可减少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并能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解除肺动脉梗阻,迅速改善心脏状况,且没有外科手术取栓的危险,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大连医科大学张中和教授介绍了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进展,包括经导管局部溶栓、导管碎栓和除栓、肺动脉球囊血管成型术及肺动脉支架植入术等的适应证及操作方法,指出介入治疗最明显的优点在于经导管可同时行肺动脉造影、导管内碎栓、取栓和溶栓,必要时可同时放置下腔静脉滤过器以防止再发肺栓塞,即肺栓塞的诊断、治疗、预防可经一根管进行操作,只要及早作出正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应用理想的经导管栓子祛除装置,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总结及成果推广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于2002年6月正式启动,包括流行病学研究、影像学诊断研究、溶栓治疗研究、抗凝治疗研究、介入治疗研究、手术治疗研究等子课题,取得国人PTE-DVT的初步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适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得出了基于国人资料的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初步结论。
    课题总负责人王辰教授首先介绍了溶栓与抗凝治疗研究子课题,50家单位参与试验,共584例患者纳入PTE溶栓抗凝治疗研究,溶栓方案研究是迄今国内外有关PTE治疗的规模最大的RCT研究,研究发现,UK12h、UK2h、rtPA50mg和rtPA100mg 4种溶栓方案对急性大面积PTE的有效率均达90%以上。UK12h与UK2h方案疗效相仿,UK与rt-PA的临床疗效相仿,rtPA 50mg已取得良好疗效,rtPA 100mg未见更明显疗效,这与欧美的研究结果不同,因此推荐rtPA 50mg为国人标准治疗方案。抗凝治疗研究发现,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均有良好的抗凝疗效,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均较好。在影像学研究方面,戴汝平教授就肺通气灌注扫描、CTPA、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等检查对PTE诊断的准确率作了比较,推荐超声心动图、CTPA作为疑诊PTE的急诊检查手段。张中和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任华教授分别介绍了介入和

手术治疗研究方案,对介入和手术治疗的疗效作出了客观评价。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分别对脑卒中和各种手术(或创伤)住院患者DVT发生率作了调查,并得出了中国汉族人群PTE可能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
    山西医科大学许建英教授结合其在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中的实践作了题为《医院内肺血栓栓塞症的识别与诊断——从科研到临床实践》的总结报告,以实际病例介绍了科研研究与临床实践共促发展的真实经历,以亲身体验证实构建医院内PTE-DVT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必要性。
    本届论坛学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我国呼吸医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第4卷作者索引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年第4卷主题词索
    第45届抗微生物药物与化疗跨学科大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