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
|
每次20 mg,每天3次口服,疗程12周。
1.3 观察指标 每周2次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绞痛发作随时做心电图,治疗前后查24 h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试验、24 h动态血压、血常规、心肌酶学、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等,分别观察ST段及T波改变情况,同时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每日硝酸甘油用量,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恶化加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
1.4 疗效判定 显效: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90%,基本上不用硝酸甘油; 心电图STT恢复正常;负荷心电图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减少50%~9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 mm,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或发生心肌梗死、猝死。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改善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均有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得尤为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其乘积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用量、24 h平均心率及血压比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比较 2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尤为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2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组治疗后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效率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4 不良反应 80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5例服药后轻微上腹不适,但不须停药。服药前后随访查血,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UA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与黏附性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减少。由于其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曲美他嗪是1﹙2,3,4三四基苯甲酸﹚盐酸哌嗪,是哌嗪类衍生物,是3酮酰辅酶A硫解酶抑制剂(3KAT),它可降低β氧化,降低可利用的脂肪酸的量,这说明它可降低脂肪酸用于产能,增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降低产生ATP的氧需[1],从而直接对心肌在细胞水平提供保护作用,是严格意义上的细胞保护剂[2],其主要机制是:(1)优化心脏能量代谢,有效减轻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增强心肌葡萄糖代谢,有利于改善心功能和减轻组织损伤。多数临床发生的心肌缺血都伴有高脂肪酸血症,而高浓度的循环脂肪酸显著降低心肌葡萄糖代谢,并可加重缺血损伤的严重性。研究证实曲美他嗪在心肌缺血时可以增加高浓度脂肪酸灌注的离体心脏的葡萄糖代谢水平,从而保护心脏。(2)曲美他嗪可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35]。(3)曲美他嗪增加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减少了H+和乳酸堆积造成的细胞内因酸中毒造成的钙超载损伤也相应地减少[25]。(4)曲美他嗪抑制中性粒细胞蓄积而达到抗缺血作用。曲美他嗪具有抗缺血作用,
用于心绞痛患者,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程度[67],对于严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亦可改善心脏功能[89],亦有研究表明对心力衰竭的患者有肯定的疗效,而不影响或引起最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710],也不降低心率、血压,因此,有更好的耐受性。
本研究应用曲美他嗪治疗老年UA,不仅能使心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状况调查 下一个医学论文: 第12届感染性疾病国际会议 12th ICID 报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