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状况调查 |
|
岁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焦虑患病率也以40~49岁组最高,≥70岁组较低,2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表3 不同年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及患病率比较注:与40~49岁组比较,*P<0.05,**P<0.01;与≥70岁组比较,△P<0.05,△△P<0.01
2.3 抑郁和焦虑易患因素相关性分析 在控制性别、年龄、职业、病程、文化水平、收入状况、BMI及降糖方案这些因素下,观察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血糖控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为佳,HbA1c6.5%~7.5%为良好,HbA1c≥7.5%为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与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显著相关(r=0.144,P=0.029;r=0.136,P=0.041)。焦虑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r=0.642,P<0.01)。见表4。表4 抑郁和焦虑易患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P< 0.01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心身健康,引发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随着病程的迁延,中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年龄较大,面对较多的生活事件,如退休、躯体多病、收入减少而经济负担加重等原因,极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6]。研究证实,社会心理因素及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加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导致血糖升高,在糖尿病发病及血糖控制中起着负面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患者抑郁评分和患病率分别为(38.64±10.51)分和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焦虑评分为(35.10±7.65)分,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这些结果也提示,2型糖尿病增加了中老年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发生。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控制年龄、性别等因素下,血糖控制不佳和罹患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抑郁。年龄亚组分析发现,40~49岁组抑郁、焦虑评分及患病率最高,原因可能是此年龄段患者正处于事业发展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压力,罹患糖尿病无疑对其身心健康带来沉重打击[7]。患者担心健康状况下降、经济压力增大,对疾病多采取消极应对措施而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及焦虑情绪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除了有效降糖、防治并发症外,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把降糖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让患者从家庭、朋友和同事等处获得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可有效缓冲疾病和各种应激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这无疑将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8]。
【参考文献】 [1] Grigsby AB, Anderson RJ, Freedland KE, et al. Prevalence of anxiety in adults with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J]. J Psychosom Res, 2002, 53(6): 10531060.
[2] 李迎春,胡传来,陶兴永,等. 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398399.
[3] 魏立民,叶蔚,宋光耀. 黛安神对老年糖尿病心理障碍患者治疗的评价[J].实用老年医学,2001,15(3):150151.
[4] 赵真,王淑萍.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22324.
[5] Eren I, Erdi O, Sahin M. The effect of depress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论连翘醇提物对恶性胸腹水中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论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