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例子宫肌瘤临床病例分析 |
|
检查是早期发现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建议最少每年进行1次常规体查,尤其是妇科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不失为临床诊断的可靠方法,辅以B超检查则更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2 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等情况全面考虑。若子宫肌瘤小于2月妊娠子宫且无症状者应给观察随访[2],若子宫肌瘤患者初次出现不规则流血,且小于2月妊娠子宫而患者不愿意手术治疗者,可给予先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异常病变后服米非司酮l0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因为子宫肌瘤生长与雌激素及孕激素有关,而米非司酮有干扰孕酮与受体结合,抑制孕激素促使子宫肌瘤病生的作用。 4.3 对子宫肌瘤治疗,迄今为止仍以手术为主[2],本文临床料资显示手术治疗占77%,但切除子宫后,切断了来自子宫动脉的卵巢血供,使卵巢功能下降。所以,子宫切除术中要仔细探查双侧卵巢,如无病变,尽量保留双侧附件。依次为保留一侧附件,保留一侧卵巢,如二侧卵巢皆有病变,无法保留正常卵巢组织时方考虑双附件切除。 4.4 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妇女,或无生育要求但年龄小于36岁者,应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因子宫内膜中含有丰富的受体,子宫切除对内分泌的影响除减少卵巢的血供外,子宫也参于体内的生理及病理过程。术中在子宫局部注射缩宫素l0g,同时静脉点滴缩宫l0g或用止血带穿过左右侧阔韧带无血管透明处结扎宫颈峡部,可减少肌瘤剔出的出血。对剖宫术中发现子宫肌瘤时,我们认为对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3~4cm者,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瘤剔除术。由于足月妊娠子宫高度充血,肌瘤增大变软,肌瘤偏大的肌壁间肌瘤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病剔除时易造成大出血,需慎重。 4.5 对宫颈无病变者,同时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及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异常病变的患者,尽量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宫颈存在雌、孕激素受体,对保留女性内分泌功能有重作用,保留宫颈和完整阴道,对性生活影响较少,且宫颈具有分泌粘液功能,对保持宫颈阴道的酸碱度,防止局部感染有良好作用。但应向患者说明子宫次全切除术,保留宫颈存在着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 4.6 对于有慢性宫颈炎或陈旧宫颈旧裂,无生育要求,原则上行全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小于孕3个月子宫,子宫活动,无粘连,无阴道狭窄者行阴式全子宫切除。因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疼痛轻,无腹壁疤痕等诸多优点。对子宫肌瘤超过孕3个月子宫,或有手术粘连,宫颈肌瘤较大,影响手术视野者行腹式全子宫切除。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3. [2] 王世阆.子宫肌瘤的处理方针.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2:61.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