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例子宫肌瘤临床病例分析 |
|
摘要:手术方式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病率为20%~30%,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观察随访 手术方式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病率为20%~30%,因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很小,其发病率较难统计准确,有报道其发病率高达50%,它不但和雌激素同时也和孕激素有关[1],但子宫肌瘤的真正病因未十分明确,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仍包括随诊观察、保守治疗及手术泊疗,以手术为主。现将我院近3年来在妇科门诊及收住妇科住院部的子宫肌瘤病例每年随机抽样100例共3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观察随访及月眯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和收住妇科住院部的子宫肌瘤病例中每年随机抽样100例,共300例,年龄26~69岁,其中30~40岁75例,占25%,40~50岁,144例,占48%,平均年龄42.2岁。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及辅助检查 3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222例有临床症状,占74%,其中月经量增多140例,占46.67%,月经紊乱68例,占22.23%,痛经44例,占11.33%。自觉下腹扪及肿块者48例,占16%,伴贫血133例,占44.33%,部分患者有腰痛,腹酸、下腹坠胀,尿频、便秘,不孕症状。无临床症状78例,占26%,其中妇科体检发现6l例,剖宫产术中发现7例。300例子宫肌瘤中,B超检查出285例,10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病。5例B超未检查出子宫肌瘤,因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肌瘤。B超检出率95%。 2 处理方法 2.1 观察随访及药物保守治疗 无症状,子宫小于2月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在门诊进行观察随访,每半年妇科体查及B超监测一次并作前后对比。初次出现月经异常,子宫小于2月孕周的子宫肌留患者而不同意手术治疗,要求药物保守治疗者,行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后给米非司酮l0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服药其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B超监测子宫。 2.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全子宫切除(包括阴式子宫切除,腹式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加单例或双侧附件切除。 3 结果 3.1 300例子宫肌瘤病患者中,30例无病状患者在门诊进行观察随访中,有2例因肿物增大行手术治疗。45例服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结果26例诊刮后服药3天流血止,15例服药7天后流血停止,4例因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21例服药后子宫肌瘤有所缩小,19例服药后子宫肌瘤无变化。 3.2 3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手术治疗231例,占77%,其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8例,占手术7.8%(包括剖宫产中发现肌瘤行剔除术5例),子宫次全切除48例,占20.6%,全子宫切除165例,占71.6%(包括阴式子宫切除86例及腹式子宫切除79例)。 3.3 手术并发症 膀胱损伤1例,是子宫肌瘤有剖宫产史,膀胱与宫颈粘连紧密,分离下推膀胱时不损伤膀胱,术中立即修补,术后恢复好。术后出现一侧下肢肿痛,行走困难1例,彩超证实一侧,股静脉栓塞(系阴式子宫切除患者),经抬高下肢,局部热敷,静滴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活血祛瘀治疗后治愈出院。术后阴道残端出血3例,经局部处理后出血停止。 3.4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231例手术后标本均送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其中玻璃样变8例,囊性变3例,钙化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25例,合并1侧卵巢巧克力囊肿6例,合并1侧卵巢畸胎瘤2例,合并卵巢囊肿19例。 4 讨论 4.1 子宫肌瘤的症状与肌瘤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关系密切,与肌瘤大小,数目多少关系不大,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紊乱,腹部包块,贫血及因子宫增大所致的压迫症状,如尿频,排尿障碍,腰酸,下腹坠胀等,压迫直肠可致排便困难,子宫粘膜肌瘤脱出阴道,其表面发生感染,坏死时,出现阴道排出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伴臭味,应与宫颈癌相鉴别,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经色样变时,出现腹部剧痛发热。但有相当一部分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偶被发现。本文临床资料显示有26.0%的患者无子宫肌瘤相伴症状,是通过体检和在剖宫产术中发现的。B超子宫肌瘤的检出率95%。因此生育年龄及围绝经期妇女定期[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分析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