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分析 |
|
sp;a variety of disease, the accurate diagnosis must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other signs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 【Key words】basal part symmetric low-density lesions CT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并不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3例的CT和临表,并探讨诊断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搜集2000-2009年肝豆状核变性5例、中毒性病变5例、Wernicke脑病2例、Huntingtion氏大舞蹈病1例,行CT平扫检查。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6-65岁,平均25岁。 1.2 方法 使用Sytec Synergy单层螺旋CT机,矩阵512×512,视野25.0cm×25.0cm,参数:120KV,100mA。层厚、层间距均为10mm,轴位平扫。 2 结果 2.1豆状核变性5例 临表为角膜缘出现K-F环,生化检查铜蓝蛋白<200mg/L。血清总铜量增高,尿铜增加。CT平扫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伴结节性肝硬化3例。 2.2 Wernicke脑病2例 患者临表精神意识混乱,眼球震颤,肌张力低。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清丙酮酸盐含量增高。脑脊液、血清电解质检查正常。脑电图示慢波增多。CT平扫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区。 2.3中毒性病变5例 CO中毒3例,CT示双侧基底节低密度区伴额、顶叶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急性甲醇中毒1例,患者饮假酒300ml后,精神意识混乱伴右侧肢体偏瘫,CT示左侧壳核出血伴额顶叶白质密度减低。慢性乙醇中毒1例,患者有长期嗜酒病史,CT示胼胝体对称性低密度伴双侧豆状核低密度及脑萎缩。 2.4 Huntingtion氏大舞蹈病1例 患者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出现舞蹈样动作,肢体动作拙,手中持物经常掉落。CT示双侧壳核对称性低密度,伴尾状核头部与体部严重萎缩及侧脑室前角与体部明显扩大。 3 讨论 13例将分别简述各自临床特点及CT表现结合文献讨论。 3.1 肝豆状核变性 又称Wilson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和脑疾病。脑内铜异常沉积的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其次为丘脑、脑干。病变位于基底节时,又以壳核最多见并且常为双侧,但双侧病变损害程度可有所不同。铜在局部脑组织沉积,引起局部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减少,胶质细胞增多,甚至囊变。临床表现有角膜缘出现K-F环,生化检查铜蓝蛋白<200mg/L,血清总铜量增高,尿铜增加。CT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常伴有结节性肝硬化。本组CT主要示豆状核对称性低密度伴结节性肝硬化3例。 3.2 Wernicke脑病 即维生素B1缺乏性脑病,由于维生素B1缺乏导致糖代谢障碍、乳酸及丙酮酸在局部组织中堆积,使其变性坏死。临床以典型“三联征”即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眼肌麻痹为特点。实验室检查是最可靠的。方法是全血或红细胞转铜醇酶活性测定,未治疗的Wernicke脑病患者,定有血丙酮酸盐增高以及血转铜酸酶明显降低。CT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灶,病情进展以后可见大脑白质、内囊及丘脑对称性低密度区。有的伴有出血灶,有的伴有双侧颞叶对称性低密度。本组CT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2例。 3.3 CO中毒性脑病 指过量的CO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引起血液性缺氧导致脑组织缺氧性损害。缺氧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变性与血管运动神经麻痹,渗透压增高,引起脑水肿,也可出现点状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皮层下广泛脱髓鞘改变。一般血液中碳血红蛋白含量10%-20%。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口唇樱桃红色,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CT示双侧基底节低密度影3例,伴额、顶叶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1例。 3.4 甲醇、乙醇中毒 甲醇多表现为急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卫生巾在留置尿管尿液外渗者的应用 下一个医学论文: 300例子宫肌瘤临床病例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