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使用杜冷丁的有关问题的分析 |
|
丁用于癌症疼痛治疗时,具有作用时间短、血药浓度不稳定、迅速耐药、注射局部疼痛及吸收不确切等缺点,所以不适合用于慢性癌痛治疗,应该避免在癌症疼痛病人中使用。
4. 肌肉注射途径不能使患者的癌痛得到满意的缓解
在临床上发现患者及家属,常常误认为癌痛治疗疗的最好给药途径是肌肉注射。有许多家属到医院要求使用杜冷丁或吗啡针剂缓解患者的疼痛,经常使用的语言是:医生患者痛的很重,几天不能睡觉,口服止痛药物效果已经不好,给点针吧,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表面上看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肌肉注射镇痛的最初几天是非常有效的,但随着使用时间的推延,效果越来越差,有效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无效。患者打一针疼痛缓解一会,但不能打的太勤,需要等一会,比如注射针剂后,疼痛缓解1-3小时,需要在等1-3小时才能再次用药。病人处于打一针疼痛缓解,忍者疼痛一段时间后在打一针。患者在打针后就期盼着下一针,直至针剂无效。患者经常处于疼痛状态,虽然镇痛有效,但疼痛不能持续缓解,病人处于。等待下一针的痛苦中。为什么患者会有如此的感受呐?下面我们从药理学的观点加以分析:
水溶性吗啡类药物在深部肌肉注射后,吸收十分迅速,在用药后很快出现非常高的血药浓度,过高的血药浓度会导致吗啡类药物镇痛作用强和快速耐药。临床表现为最初使用针剂镇痛效果非常好,但随着用药时间的推延,镇痛作用时间缩短,效果下降。另外,吗啡和杜冷丁对肌肉组织有刺激性的药物,一方面在注射时会有明显的疼痛,另一方面刺激性药物可以导致注射的局部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形成硬结,反复用药后,则明显影响药物的吸收。临床使用中既有注射性疼痛问题,而且吸收也不可靠。因此,长期使用肌肉注射治疗疼痛,存在血药波动大,加快阿片类药物的耐药性,吸收不确切,止痛效果不可靠,维持时间不稳定等问题。目前多用于急性疼痛时临时止痛治疗,临床不推荐用于长期癌症疼痛治疗。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妊娠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征9例护理体会 下一个医学论文: 非药物疗法对高血脂患者影响的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