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可喜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
|
而且都可喜不良反应同样少见,仅出现2例恶心、腹胀等药物相关性消化道症状,且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并未影响用药疗程。
血管性痴呆的干预治疗不理想,专家呼吁对痴呆前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因此VCI的提出强调了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2]。本文8例重度VCI患者(对照组3例、治疗组5例)MMSE评分显示认知功能改善均不明显,而轻、中度VCI疗效则更为明显,显示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
VCI的发病与脑梗死、脑白质损伤、小血管病变、大脑低灌注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脑细胞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加及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是VD病理生理的相关因素,因此成为重要且引人注目的治疗靶点。都可喜的主要成分为阿米三嗪和萝巴新。阿米三嗪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萝巴新可提高脑血管功能不全者脑神经元内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有效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两者合用,使脑功能得到改善和加强。协同尼莫地平舒张脑内小动脉、抑制神经元细胞钙内流引起的钙超载,进而更有效阻止VCI的进展,因此都可喜联合尼莫地平是防治VCI更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焰生.认知功能障碍领域的相关概念[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551-553.
[2]贾建平.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4-6.
[3]李焰生.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52-1055.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胰岛素治疗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下一个医学论文: 血浆脑钠肽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浓度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