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sp;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safe, effective and valuable for treating DVT after preventive placement of IVC filter.Key word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Vena caval fil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尤其是下肢DVT,为临床常见病。血栓脱落可产生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大的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主要分支阻塞而危及生命。植入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 ,VCF)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1]。本文通过回顾42例DVT患者介入溶血栓治疗的情况,探讨在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对DVT进行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并阐明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与治疗原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DVT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19~78岁,平均54.6岁,上肢病变2例,下肢病变40例,病史1日到半年。42例中有下肢骨折病史者8例,长期卧床或久坐病史者22例,剖宫产、血小板减少症、下肢静脉炎和下肢静脉血管畸形者各1例,无明显诱因者8例。临床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皮肤色暗红发紫,皮温正常。每例均经患静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诊断,并明确深静脉阻塞的平面。其中腘静脉水平以下栓塞19例,股静脉栓塞19例,髂外静脉栓塞2例,锁骨下静脉栓塞1例,肱静脉栓塞1例。3例诉胸痛,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

    1.2  治疗方法

    1.21  滤器置入  本组42例介入治疗前置入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经健侧股静脉放置在肾静脉下方腔静脉内,以Seldinger’s方法经患肢的对侧股静脉穿刺引入造影导管,作下腔静脉造影测量下腔静脉的直径;再作双侧肾静脉造影以明确肾静脉的准确位置,然后引入滤器,在肾静脉水平下1cm释放,滤器固定于下腔静脉壁上,手术完成。上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瓣前。42例均使用了腔静脉滤器,其中BostonGreenfield VCF 24个,BardSimon VCF 12个,CookBird nestle VCF 4个。血管内支架(cordis-wallstent)2个,血管内球囊扩张14例。血管内插管溶血栓42例。

    1.2.2  血栓清除及血管腔内成形  置入腔静脉滤器后经健侧向患侧深静脉用5F Cobra导管插管行深静脉造影,了解病变的部位、长度和狭窄度,再决定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对腘静脉水平以下栓塞者行足背静脉穿刺并包扎浅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溶血栓,尿激酶用量为100万u/d,持续1~3 d;对股静脉以上水平阻塞者行直接插管进入栓子内注入尿激酶溶栓,尿激酶用量为50~100万u/次,欠理想者用球囊导管对狭窄部进行1~3次的扩张(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髂静脉狭窄PTA不理想,置入血管内支架。

    1.2.3  术后抗凝及溶血栓方案  介入治疗术后,用全身性和局部抗凝溶血栓相结合方案,通过留置导管或患肢远端静脉注入尿激酶50~100万u/d,皮下注射速避凝(LMWH)60 u/(kg·d),其它辅助治疗包括静脉滴注丹参、脉络宁或低分于葡聚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300 mg/d。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机制探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