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新疆地区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抗活化蛋白C及F Leiden 突变的调查

55合计 2.56±0.49* 2.67±0.51* 2.63±0.68* 2.63±0.56** 2.83±0.60 注:与汉族比较,各组均*表示P<0.05**表示P<0.01

    2.6 FⅤLeiden突变的检测结果 对APCR阳性的标本经PCRRFLP检测后,未见FⅤLeiden突变。(先以 Fv7 BstN I,再用Fv7 Msp I 酶切后,都没有切开, 后用FVL酶切后。)

    2.7 凝血酶原G20210A 位突变基因结果在没有20210 位点突变时,PCR 产物序列为

5’CTC AGC GAG CTT CA 3’,如果发生20210G→A 突变, 则PCR产物序列为5’CTC AGC AAG CTT CAA 3’( 加粗者为20 210 位核苷酸) ;其中“A ↓AGCTT”HindⅢ酶切位点。结果显示,所有标本的酶解产物与345 bp片段大小相符,即没有发现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

    3 讨 论

    3.1 血栓性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APCR现象是欧美等国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血栓病患者中高达40 %[5] 。有研究[6]认为在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APCR发生率分别可达20 %和9 %。和国外相比,国内APCR发生率明显较低。李莉[7]等也报道了脑血栓患者APCR 发生率为8.3 %。新疆健康人群中APCR发生率和国内(3%~6%)报道相近;脑梗死中APCR发生率在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较报道高,心肌梗死组APCR发生率与报道相近。说明易栓性疾病患者体内可能存在APCR现象。且各组APCR阳性者均未发现1例 FⅤLeiden突变者。这和欧美国家的APCR阳性患者中有90%系FⅤLeiden所致的报道显然不同,而与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以及亚洲国家的报道相似,从而也表明APCR 的机制存在着地区、种族差异。在中国人的APCR中,FⅤLeiden 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引起APCR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浆APCR活性检测对患者的诊断、估计预后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调查表明脑梗死组的aPTT 1(加入APC的aPTT)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这和文献报道的不同,其中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2 健康人中各少数民族的APCR 均显著高于汉族(P<0.05),其中哈萨克族组最高,是汉族人群的2.5倍,维吾尔族及回族APCR发生率分别是汉族人群的1.8和1.7倍。 脑梗死组中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群的APCR发生率分别为30.0%、25.0%,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P<0.05), 心肌梗死病例组中维吾尔族人群的APCR发生率(8.33%)和汉族人群的APCR发生率(9.09%)无差别。少数民族正常人和脑梗死组的APCR发生率分别是汉族人群的1.9 倍和2.75倍。国内大多数APCR 的研究都是针对汉族人群的,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很少。1996年马艳等[8]的研究发现81例新疆维吾尔族的APCR发生率是7.4%。本调查表明在新疆不同民族间APCR的发生率不同,从而也表明APCR 的机制存在着民族差异,今后还需做大规模的多民族的研究。

    3.3 1994年, Bertina 等[2] 发现大多数APCR发生的分子机制是由于凝血因子Ⅴ( factorⅤ,FⅤ)基因10上的突变为 G1691A 所导致的Arg 50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用染色体候选区域限定策略对诏安地区人
    西宁地区严重创伤患者并发成人呼吸窘迫
    高原地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剖宫产术围
    广西地区葡萄糖
    上海市五角场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
    洛阳地区汉族HLA
    HLA DR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 壮族IgA肾病
    HLA DR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 壮族IgA肾病
    上海地区汉族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病人
    淮北地区各级医疗单位消毒工作质量调查
    贵阳地区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情况
    高原地区196例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痰菌培
    上海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血清瘦素水平与肥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