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地区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抗活化蛋白C及F Leiden 突变的调查 |
|
nbsp;[4] , 正常人nAPCR的5%。百分位数为0.68, 以0.68 为临界值, 414 例正常人nAPCSR发现26 例低于此值, 占正常人总数的6.28%。男女间发生率无差别;79 例脑梗死病例组中APCR发生率为11.39 %; 46例心肌梗死病例组中APCR 发生率为8.7 %,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3组 APCR 发生率做两两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 (P<0.05)。
表3 病例组和对照组APCR的阳性率组 别 例数 阳性数 阳性率(%)正常组 414 26 6.28%*男 197 10 5.08%女 217 16 7.37%脑梗组 79 9 11.39%*男 48 6 12.50%女 31 3 9.68%心梗组 46 4 8.70%*男 35 4 11.4%女 11 0 0.00% 注:*表示P<0.05(两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及两病例组间比较)
2.3 表3 对照组中各民族组间,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及汉族的APCR发生率分别为12.00%、8.40%、8.31%、4.82%。各少数民族的APCR 均显著高于汉族(P<0.05),其中哈萨克族组是汉族的2.5倍。脑梗死病例组中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APCR发生率分别为30.0%、25.0%,均显著高于汉族(P<0.05),是汉族APCR(8.2%)的3.7和3.1倍。心肌梗死病例组 维吾尔族的APCR发生率(8.33%)和汉族的APCR发生率(9.09%)无明显差别。
表4 不同民族间APCR阳性率的比较民 族 对照组 脑梗死组 心肌梗死组哈萨克族 12.00%(3/25)* 30.0%(1/3)*维吾尔族 8.40%(9/107)* 25.0%(3/12 )* 8.33%(1/12)回 族 8.31%(1/12)* 0.0%(0/3) 0.00%(0/1)少数民族总数之和 9.00%(13/144)* 2.2%(4/18)* 7.60% (1/13)汉 族 4.82%(13/270) 8.2%(5/61) 9.09%(3/33) 注:*表示P<0.05 (两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及两病例组间比较)
2.4 进一步按年龄<45岁为界限 对三组的APCR阳性比较, 只有<45岁做组间的比较,脑梗死组APCR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组APC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8,P=0.047),而其他的组间组内比较均无差别。
2.5 除了在回族男性的APCR比值外,正常人的APCR比值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明显低于汉族人,其中哈萨克族的APCR比值较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及少数民族的APCR比值低于汉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98,P=0.0158,P=00019);除了在哈萨克族的APCR比值外,其余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表5 正常人各民族APCR比值的比较组别 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 回族 少数民族和 汉族男 2.55±0.23 2.71±0.54 3.22±0.36 2.72±0.37 2.96±0.63女 2.56±0.59 2.52±0.46 2.34±0.63 2.52±0.56 2.71±0.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新生小鼠心肌干细胞培养与分化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