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质量控制在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中的作用 |
|
0.6%,控制率由10.31%提高到61.12%,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表2 随访阶段质量控制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统计
3 讨论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是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只有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运转下,项目的各项技术措施才能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才能提供更多的、正确完善的信息数据。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在社区,社区责任医生是防治慢性病的中坚力量。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刚起步,社区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防治能力普遍比较薄弱[1],加强人才技术质量控制,实行培训合格上岗,建立一支技术熟练的社区医生队伍是分解目前社区责任医生业务素质与承担任务相矛盾的关键点。我们结合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开展定期、分阶段、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操练,使社区医生能熟练开展试点的基线调查和随访干预工作。结果显示:有效提高了项目工作的质量。
质量控制必须贯穿项目工作的全过程。质量是体现结果的重要指标,过程是控制结果的方向盘[2]。慢性病的防治涉及疾病的环境、发病现况、危险因素分布调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病随访管理、防治工作的考核和评估等等。整个过程涉及时间长、包涵内容多,关联人群广,工作步骤多。必须建立持续的质量改进系统[3],对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不足环节,把缺陷控制在形成的早期并加以消除,才能保障社区慢性病防治各项规范正确、有序、有效、持续运行。
此外,实施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开展快速、有效质量控制的前提。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病因复杂,周期性长,隐匿性大,可逆性小,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研究,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工作中,充分利用U1000网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表格完整率、随访及时率和高血压病人的治疗过程的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结果。实现了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进行快速评估和快速、有效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金岿立,夏弟明,王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2008,(28)3:189-190.
[2]王勇,杨敏.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化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素[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2):12-15.
[3]姚素华.以系统为基础的疾病基础[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2,11(1):68-6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替米沙坦治疗超重 肥胖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脑卒中的关系临床探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