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米沙坦治疗超重 肥胖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
|
【摘要】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1~2级伴有超重/肥胖患者75例,治疗组(n=45)口服替米沙坦,对照组(n=30)服用缬沙坦或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高血压1级者单药治疗,高血压2级者联合用药于前述药物基础上加氨氯地平。观察降压疗效6周。结果 替米沙坦组舒张压下降幅度(9.96±2.13)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8.13±2.42)mmHg(P<0.05)。两组收缩压下降明显,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替米沙坦能更有效控制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_γ(PPAR_γ)等多途径实现了降压效果。
【关键词】 替米沙坦;超重/肥胖;高血压;PPAR_γ
高血压病是世界高发病,肥胖症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病,高血压伴超重/肥胖患者也在日益增多。高血压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至关重要,在美国JNC 7中指出,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超重和肥胖。长期以来,临床药物治疗中仅针对高血压进行了干预,此类人群降压疗效不够理想,对肥胖/血压起到双重干预的药物可能为其理想药物。本研究观察替米沙坦(美卡素)对超重/肥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75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1~2级门诊患者,同时兼有超重或肥胖,年龄18~59岁,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肾衰,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6个月内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未控制的糖尿病,严重感染,精神疾病,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血压药物等。其中,男61例,女14例,高血压1级27例,高血压2级48例。随机分治疗组(n=45),对照组(n=30),平行开放对照观察6周。
1.2 治疗方法:高血压1级患者单药治疗,治疗组口服替米沙坦(美卡素)80mg/d,对照组维持原口服药缬沙坦80mg/d、厄贝沙坦150mg/d、贝那普利10mg/d其中之一。高血压2级患者联合用两种药物,治疗组替米沙坦80mg/d+氨氯地平5mg/d,对照组同前任意一种药物+氨氯地平5mg/d。所有患者均每天一次晨起服药。观察6周。
1.3 血压测定方法:每周一次测量记录血压、心率,上午8:00~11:00,患者休息15min后,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玉兔牌,上海产)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间隔2min测量1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体重指数(BMI)及腰围:BMI=体重/身高2(kg/m2),超重BMI≥24,肥胖BMI≥28。腰围(cm)标准测量水平位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差异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本组研究为中青年人群,男性(81.3%)多于女性,基本特征,见表1。表1 分组患者基本特征
2.2 降压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BP下降明显,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DBP及DBP下降幅度差异显著,替米沙坦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数值,见表2。表2 分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及膳食模式的改变,超重人群和肥胖人群在不断增加,其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体重质数(BMI)正常人群[1,2]。高血压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而目前对于青、中年人群的重视及早期干预不足,故本组研究针对中[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肺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评价永久人工VVI心脏起搏器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浅析质量控制在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中的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