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脑血管住院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 |
|
【关键词】 老年人;脑血管病;跌倒;护理
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并随年龄的递增而增加。跌倒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1]。老年脑血管病病人由于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平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跌倒,因而,脑血管病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对我科住院的有跌倒史的老年脑血管病人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我科住院期间有跌倒的老年脑血管病病人3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65~91岁,平均年龄78±5岁,意识清,能独立行走,排除疾病急性期。32例患者中有3人导致骨折,其余未产生严重后果。
2 跌倒相关危险因素
2.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跌倒51%与环境因素有关[2]。本组病例中有15例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跌倒,其中因地面潮湿滑倒3例,夜间起身如厕因病房光线过暗致跌倒6例,下床时因扶助活动餐桌(该餐桌底安装万向轮)致跌倒4例,穿着拖鞋活动不慎跌倒2例。
2.2 疾病因素:脑血管类疾病有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体位性血压过低等原因使老年住院患者偏瘫、脑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患者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发生跌倒[3]。本组病例中有10例由于疾病因素导致跌倒,其中脑梗死偏瘫患者4例,小脑梗死步态不稳患者1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例,下床后突发意识丧失1例。
2.3 药物因素: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可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患者的跌倒[4]。本组病例中有6例由于药物因素导致跌倒,其中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过量出现“降压供血不良综合征”1例,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而未及时进食出现低血糖1例;失眠患者服用安眠药于次日晨下床时感失衡2例,焦虑患者服用抗焦虑药后出现全身无力而跌倒2例。
2.4 生理因素:女性跌倒的机率约为男性的2倍。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易引起跌倒[5]。
2.5 心理因素:一些老年住院患者由于自我认知欠缺,常见于知识型的老年患者,对自身能力过高的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护士和家属,对所有事情都勉强为之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本组病例中有一70岁男性患者,退休前为一大学英语教授,因脑供血不足收住入院。患者平素体健,生活均能自理,入院后拒绝家属陪护,亦不愿意护士予以协助,表示“自己能行”,有一夜间起身如厕时感头晕而站立不稳跌倒。
2.6 其他因素:患者跌倒还可发生于较长时间卧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体位,引起短暂性脑缺血而发生跌倒。
3 护理对策
3.1 重视环境的改善:病房布局合理、安全,房间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灯光直射,夜间熄灯后护士及时打开夜灯,地面应平整,保持干燥。护士协助发放病人衣裤,避免衣裤过长、过大,着鞋合适;病区的走廊、楼梯、厕所及浴室设扶手;与维修组联系后将活动餐桌的轮子均安装刹车,患者入院后教会使用。本组因环境因素致跌倒的患者无一发生二次跌倒。
3.2 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宣教:护理人员应向高危病人及家属讲授跌倒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根据原因宣教预防跌倒的措[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钙网蛋白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下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损伤1例报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