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亢治疗前后P波振幅测定的临床意义 |
|
杜登圣 宋月荣
附表 甲亢组治疗前后P波振幅、FT3、FT4变化的比较
组别 P波振幅(mv) FT3(pg/ml) FT4(pg/ml) 甲亢组(70例) 治疗前 0.236+0.057 12.691+7.462 33.393+4.753 治疗后 0.157+0.052△ 3.005+0.325△△ 13.066+4.976△△ 对照组(60例) 0.132+0.045△△▲
注:与甲亢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2;与甲亢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所致的房早、房颤、房扑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已受到普遍注意,但有关甲亢引起心电图P波改变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部分甲亢病人心电图P波测定结果,对P波振幅在甲亢病人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择具有甲亢临床表现,通过测定血清FT3、FT4确诊的甲亢患者70例,其中男18例,年龄33~54岁(37±8岁),病程1~5年;女52例,年龄25~56岁(32±12岁),病程2~6.5年。所有病人无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等心肺疾患。对照组来自门诊及健康查体的非甲亢正常人60人,其中男22人,年龄30~53岁(34±9岁);女38人,年龄23~57岁(36±10.3岁)。 2.方法:所有甲亢病人于治疗前以及应用他巴唑治疗6~8周病情控制后均进行心电图描记,除了将治疗前后P波振幅进行自身比较外,尚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此外,与心电图检查同期进行血清FT3、FT4的测定。P波的观察选择Ⅱ、Ⅲ、avF导联,以Ⅱ导联P波振幅测定为标准,各组测定的数值均以±s来表示。各种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甲亢病人心电图P波振幅、FT3、FT4治疗前后变化的比较以及甲亢病人治疗前后P波振幅的变化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见附表。 2.甲亢组病人P波<0.18mv,5例(7.1%);0.18~0.19mv,17例(24.3%) ;0.20~0.21mv,25例(35.7%);0.22~0.24mv,13例(18.6%);≥0.25 mv,10例(14.3%)。对照组P波<0.18mv, 49例(81.7%);0.18~0.19mv,8例(13.3%);0.20~0.21mv,3例(5.0%)。 三、讨论 甲亢心电图P波振幅往往增高〔1~4〕。本文报道的甲亢患者治疗前P波振幅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随着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P波振幅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甲亢时出现的P波异常为一过性可逆变化。目前认为此种变化主要因甲亢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肌的直接正性心力作用及正性心率作用〔5,6〕;周围血管阻力减低,回心血量增加使右室负荷加重,造成右室和右房压力增高所致〔3,7,8〕。一旦甲亢病情得到控制,随着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右室和右房压力相应地减低,治疗前增高的P波随之恢复正常。 本文中甲亢组大多数病人的P波振幅固然较对照组增高,但其增高的程度不同,某些病人的P波甚至出现所谓“肺性P波”〔5〕,而少数病人却无增高。推测可能因病人的甲状腺激素受体数目及亲和力或由甲状腺激素诱导心脏β2受体数量增加的不同,造成个体心脏对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或心脏对儿茶酚胺激惹性的不同,当这种差异显著时,可致部分甲亢患者右室、右房压力或显著增高或无明显增高而出现上述现象。甲亢时P波振幅≥2.0mv可能易发生甲亢性心脏病,P波振幅增高可能与房颤有一定因果关系〔2〕。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甲亢治疗前后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可将P波振幅测定作为评估甲亢疗效的参考指标,而对于出现明显高大P波的甲亢患者要严格控制病情,防止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单位:266042 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参 考 文 献
1 向明珠,陈小惠,石立翠,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电图P波振幅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学杂志,1992,11(1):19. 2 吴林根,范积雄,王留虎,等.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心电图P波改变临床意义分析. 中华心血管杂志,1985,13(4):301. 3 董承琅. 实用心脏病学. 上海科[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吗吲哚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绝经后妇女糖代谢的变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