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索洛尔 拉西地平和赖诺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影响 |
|
tter than lisinopril. 【Key words】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mbulatory bisoprolol lacidipine lisinopril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规则而有效的血压控制能够降低高血压并发 症[1]。近年来发现在清晨醒后几小时的血压高峰期,心脑血管并发症最容易发 生[2,3]。因此,控制这一段时间内的血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运用动态血 压监测技术,比较三种长效降压制剂,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bisoprolol), 钙离子拮抗剂拉西地平(lacidipine)和ACEI赖诺普利(lisinopril)对高血压病患 者的降压疗效,并观察各药对24小时血压节律的影响。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门诊病人,年龄21~60岁,偶测舒张压(DBP)在95~114 mmHg(1mmHg=0.133 kPa) 之间,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严重的内科疾病,无β-受 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的禁忌证。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交叉的设计,42例未经治疗或已经治疗而停药的轻中度 高血压病人进入为期2周的安慰剂导入期(run-in period)。39例导入期末DBP在95~114 mmHg 之间的患者进入药物治疗期,他们被随机分为3组,按不同的用药顺序先后接受比索洛尔、 拉西地平和赖诺普利的治疗各4周。两个药物治疗期中间是为期2周的安慰剂洗脱期(wash-out period)。
1.血压测量:(1)偶测血压:病人每2周随访1次。每次使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臂坐 位血压,以Korotkoff I为收缩压(SBP),以Korotkoff V为DBP,同时测心率(HR)和心律。以安 慰剂导入期第2周的血压作为治疗前基础偶测血压,以每个药物治疗期第4周的血压作为治疗后 偶测血压。(2)动态血压:病人于安慰剂导入期末和每个药物治疗期末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每次从上午8时~9时起连续监测24小时。使用Spacelab 90207型(Redmonde, Washington, USA)动 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右臂,测压间隔为30分钟。监测所得参数有24小时、白天(6:00~ 22:00)、夜间(22:00~6:00)和每1小时的平均SBP、DBP和HR。病人在监测期间的体力活动 治疗前后大体保持一致,所得有效数据应在85%以上。
2.使用药物:治疗药物与安慰剂均为每日早餐后一次顿服,时间为上午8时左右。比索洛 尔的起始剂量为5 mg/日,拉西地平4 mg/日,赖诺普利为10 mg/日。如病人在药物治疗第2周 末的偶测DBP未能降至90 mmHg以下,则比索洛尔的剂量增至10 mg/日,拉西地平增至6 mg/日, 赖诺普利增至20 mg/日。
3.降压作用谷/峰比的计算:以用药后2~6小时内,具有最大降压幅度的邻近2小时均值作 为峰值,以下一次用药前2小时的降压均值作为谷值,进行谷/峰比计算[4~6]。
4.资料分析:采用SAS统计软件包(版本6.04)进行数据分析。所用检验有配对t检验,方 差分析和Duncan检验。
结 果
39例病人入选本研究,其中10例失访,完成全部研究,并可用于资料分析的为29例, 男∶女=18∶11,Ⅰ期∶Ⅱ期=14∶15,平均年龄45±11岁。病人治疗前偶测和动态血压、心 率见表1。病人药物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变化见表2。
表1 治疗前的基础血压和心率(29例,±s)
项目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心率(次/分) 随测血压 149±8 105±4 80±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线粒体DNA缺失突变的定量分析及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下一个医学论文: 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