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肌钙蛋白T检测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判断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 than in group A (43.8% vs 7.1%,P<0.01).
For cardiac events, the sensitivity was 87.5%,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92.9% by serum cTnT level.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serum cTnT level demonstrates minor myocardial damage
(MMD) and could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Key words】 troponin coronary disease angina, unstable prognosis

心脏肌钙蛋白T(cTn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增高的反映心肌坏死的
血清标志物,且具有出现早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1,2]。九十年代初国外有学者[3~6]报
道cTnT定量升高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预后评价密切相关。为探讨cTnT定量测定在判断不
稳定性心绞痛(UAP)预后价值中的应用及意义,我们在各种心绞痛患者及健康人中进行前瞻性研究。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对照组:(1)健康人20例,经体检及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无冠心病史,男12例,
女8例,年龄46.2±16.7(25~67)岁;(2)稳定心绞痛病人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
52.5±18.8(40~72)岁。

2.研究组:UAP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61.5±15.9(48~76)岁,诊断依据本组
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均有心电图ST段的动态演变(即发作时ST段较前下移≥0.1mV),并经心
电图及CK、CK-MB酶学指标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塞。其临床按Braunwald分级为:I级16例
(新近发生的严重或加剧的心绞痛);II级14例(除前者外, 还伴有静息时也出现的亚急性
心绞痛:即静息心绞痛在近1个月内有发生,但48小时内无发作);III级30例(即近48小时
内有静息心绞痛发作)。

二、研究方法

1.对照组取静脉血一次;UAP组每例患者入院后0~4、24、48、72小时各取血1次,
共4次;每份血清定量测定cTnT及CK、CK-MB(均取其最高值)。cTnT定量测定:仪器为
南京生产的DG3022酶标仪,方法系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cTnT试剂盒及试纸
条均由德国宝灵曼(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提供。采用文献报道[5]的cTnT≥0.3μg/L
为诊断心肌损伤的临界值。

2.观察终点: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性死亡、顽固性心绞痛)。

3.资料分析及数据处理: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 果

1.20例健康人的心脏cTnT定量测定平均为0.02±0.06μg/L。18例稳定心绞痛患者的
cTnT值(0.03±0.05μg/L)、CK及CK-MB值较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2.60例UAP患者中,依cTnT定量测定的峰值水平分为二组:A组28例cTnT<0.3(0.12
±0.04)μg/L;B组32例为0.75±0.24μg/L(0.3~1.35μg/L),明显高于上述各组(P<0.001),
同步测定的CK、CK-MB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于60~80IU/L和12~16IU/L之间,均
为正常,二组的临床资料见表1。

3.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TnT水平与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B组32例cTnT升高(≥0.3μg/L)
的UAP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塞5例、死亡3例(以上共8例患者均属Braunward Ⅲ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外膜蛋白C基因
    转基因小鼠人载脂蛋白AI基因表达对血浆
    蛋白激酶C在非心脏器官预处理中的作用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术期血清肌钙蛋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给氧后热休
    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直接作用
    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籽粒氮代谢关键酶和
    白芷细胞外21kD钙调素结合蛋白的生理功
    普伐他汀对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表面 颗粒
     纤维蛋白原基因启动子区Hae 多态性和
    活化蛋白C抵抗在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
    伴低分子量蛋白尿的高钙尿症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