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
|
吴焱贤 郭新友 吴赛珠 翁昌鸿 刘伊丽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是心血管疾病中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急 性期病死率高。据统计,未经特殊治疗的病例,约有3%的患者猝死,发病2天内死亡者占37% ~ 50%,发病1周内死亡者占60%~70%[1]。AD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早期确诊较困难 ,误诊、漏诊 率均较高。我们总结分析了42例疑AD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着重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各 项辅助检查对AD诊断价值,旨在提高AD的早期确诊率。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取自1992~1997年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及1995~ 1997年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男性30例,女性12例,共42例,年龄18~68岁(46±12)岁 。高血压病32例(其中8例合并冠心病),马凡综合征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3 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2例。 1.2 方法:所有病人入院后均进行体格检查及常规化验检查,42例行心电图(ECG)、X线胸 片、超声心动图检查(UCG),28例行CT、磁共振(MRI)检查,8例行主动脉逆行造影检查,3例 行血管置换手术治疗。
2 结果
见表1。
表1 各项辅助检查对AD诊断价值比较(例)
ECG (n=42) X线 (n=42) UCG (n=42) CT (n=28) M RI (n=28) A超影 (n=8) Ⅰ型 0 8 26 16 16 4 Ⅱ型 0 6 12 8 8 2 Ⅲ型 0 2 3 4 4 2 显示剥离内膜片 0 0 40 28 28 8 观察内膜片活动 0 0 39 26 28 8 区别真假腔血流 0 0 38 28 28 8 诊断符合率(%) 0 38.1 97.6 100 100 100 适用范围 主A根、升、弓、腹主A 主A各段 主A各段 主A各段 费用 低 低 较低 高 昂贵 昂贵 床边检查 可 可 可 不能 不能 不能
3 讨论 3.1 疑AD的42例病人行常规12导联ECG检查,10例示左室肥厚劳损改变,3例有ST段压低、 T波低平等改变。竺清渝[2]等认为:ECG改变主要发生在Ⅰ、Ⅱ型的病人,可能和 夹层逆回的血流浸润心房及房间隔有关,P-Ta部分异常被认为是夹层血肿向心房侵入的特征 表现。对于剧烈胸痛病人,ECG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指标,但对于Ⅰ型 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当血肿压迫冠状动脉口或夹层动脉瘤延及冠状动脉时则可引起AMI,但 较少见( 约占4%)[3]。虽然ECG对AD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但ECG检查费用低、无创、可床边 进行、可多次重复、能动态观察心电变化情况、能了解AD是否合并AMI,因此ECG作为一种鉴 别诊断工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3.2 X线胸片检查,42例中有16例见主动脉病变部明显增宽、延长(其中3例见瘤样扩张改 变),后经CT证实Ⅰ型8例,Ⅱ型6例,Ⅲ型2例。从本组资料可见,胸片对AD诊断符合率低, 不 能确诊,仅起提示作用。张蕴等[4]认为,动态观察胸片上主动脉瘤样扩张及波浪 状轮廓变化或透视见搏动减弱、消失,可提示夹层动脉瘤的存在,X线胸片检查方便、无创 、经济、能在床边进行,故可作为临床第一线筛选工具,为进一步做其它辅助检查提供依据 。 3.3 42例行UCG检查,Ⅰ型26例,Ⅱ型12例,Ⅲ型3例,其中有1例Ⅲ型AD,UCG检查未能发 现,后经MRI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7.6%(41/42)。刘伊丽[5]认为:超声诊断 能早期在床边进行,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9%和98%。超声检查在主动脉内可见 随心动周期而摆动的剥离内膜回声(即内膜瓣)。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对于诊断AD有重要的价值 ,对于真、假腔的血流变化及瓣膜返流均能提供可靠的信息,超声心动图优点在于能床边进 行,无需注射影像增强剂,对于危重病人急诊检查十分有利,能作出及时诊断,同时可发现 瓣膜病变及心包积液,对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诊断信息。UCG检查费用低,已在临 床广泛应用,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随诊工具。 3.4 28例行CT、MRI检查,Ⅰ型16例,Ⅱ型8例,Ⅲ型4例,CT及MRI诊断[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不同剂量及类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长期疗效比较 下一个医学论文: 尼尔雌醇对患有冠心病的绝经妇女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