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
|
张小兵 谢青
慢性重型肝炎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们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和果糖二磷钠(FDP)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1996年7月至1998年6月上海公利医院传染科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乙型)共60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为(38±8)岁;对照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为(38±11)岁。治疗组慢性重型肝炎早期7例,中期13例,晚期10例;对照组慢性重型肝炎早期6例,中期15例,晚期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入院时血清胆红素,ALT,血清白蛋白(ALB)等各项指标均具有可比性(P>0.05)。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疗法,一般为15-氨基酸-800,白蛋白,新鲜血浆,茵枝黄,门冬氨酸钾镁等。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120mg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4周;果糖二磷酸钠(FDP)10g溶于注射用水50ml中,静脉滴注,10~15分钟内滴完,每天1次,持续4周。 三、疗效评定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体征消失或减轻,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体征不变,肝功能和PT异常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病情恶化者为无效。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结 果
一、PHGF联合FDP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PHGF联合FDP治疗慢性 重型肝炎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30 14*(47%) 7**(23%) 9(30%) 对照组 30 3(10%) 12(40%) 15(5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程度的比较
组 别 SB(μmol/L) ALT(U/L) ALB(g/L) 治疗组(n=30) 治疗前 284±86 252±182 35±5 治疗2周 212±98* 79±37* 36±5** 治疗4周 126±126* 55±26* 37±9** 对照组(n=30) 治疗前 254±85 292±58 32±4 治疗2周 252±64*** 88±66* 33±3*** 治疗4周 213±117** 38±50* 33±10***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P<0.05,***P>0.05
二、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程度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ALT、SB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ALB上升,PT缩短,见表2。两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SB间比较经t检验P<0.01,治疗组SB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三、两组病死率比较 治疗组30例,死亡12例,病死率40%,对照组30例,死亡19例,病死率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四、药物不良反应 PHGF联合FDP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
讨 论
PHGF治疗重型肝炎已有多年,而PHGF联合FDP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报道作者所见不多。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PHGF联合FDP能显著促进肝功能恢复,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降低病死率[2]。其作用机制可能为PHGF刺激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而[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人巨细胞病毒致病的进展 下一个医学论文: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