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转录病毒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
|
L,TNF 100 kU/L,PHA 5 mg/L),调至细胞浓度为(1~2)×109/L,于37 ℃细胞培养箱培养72小时,500 g离心测定HTLV-Ⅰ相关抗原及RT活性,并继续培养至2周。 1.2.2 HTLV-Ⅰ相关抗原测定:应用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测定HTLV-Ⅰ相关抗原〔1〕。细胞涂片干燥后,1%戊二醛固定5分钟,PBS液(含Tween-20,pH7.4)冲洗3次,每次各5分钟,封闭液(含1%小牛血清白蛋白)封闭10分钟,加入经适量稀释的免疫金探针,37 ℃反应2小时,用PBS液和双蒸水冲洗后,显影液显影3分钟~7分钟,甲基绿复染,光镜下观察结果。HTLV-Ⅰ抗血清:日本成人T细胞白血病患者HTLV-Ⅰ抗体阳性血清,效价为1∶1 280,由日本九洲大学医学部赠送。 1.2.3 逆转录酶(RT)活性测定:参照Porstmann等〔2〕人方法测定RT活性。结果用A值表示(A=492 nm)。阴性对照为正常人经PHA刺激后外周血(A≤0.2 nm)。 1.2.4 合胞体形成试验:在细胞培养的1天~14天期间,间隔取样涂片,因定,瑞氏-姬姆萨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胞涂片中一出现自发性合胞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细胞核)即定为阳性。持续观察至2周。 1.3 统计学处理 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HTLV-Ⅰ相关抗原测定:直接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33例RA样本和20例健康对照样本的HTLV-Ⅰ相关抗原表达。在33例RA样本中,有25例检测到HTLV-Ⅰ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为75.8%,而20例健康对照样本均未检测到HTLV-Ⅰ相关抗原表达(见图1)。统计分析示RA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在HTLV-Ⅰ相关抗原的表达上呈极显著差异(χ2=25.720,P<0.001)。另外,统计分析患者病程与HTLV-Ⅰ相关抗原表达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 2.2 RT活性测定:为进一步确证逆转录病毒抗原的存在,对12例RA样本进行逆转录病毒特有的RT活性测定。结果发现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标本同时表达RT活性强度,且其活性随抗原表达程度增高而增高,两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r=0.971 8,P<0.001,Spearman方法)。 2.3 自发性合胞体形成:在细胞培养的1天~14天中,33例RA样本中12例可见到自发性合胞体形成,阳性率为36.4%,而20例健康对照组中未观察到类似现象,两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χ2=7.439,P<0.01)。这些自发性合胞体多在培养后第3天~5天出现,不久便消失。自发性合胞体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比周围细胞大3倍~5倍,胞膜光滑,胞内可见多个核聚在细胞中央。为进一步明确自发性合胞体形成的意义,对RA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5例HTLV-Ⅰ相关抗原阳性的标本中有12例出现自发性合胞体,而8例HTLV-Ⅰ相关抗原阴性的标本无一例出现类似现象(χ2=4.138,P<0.05)。结果表明HTLV-Ⅰ相关抗原表达与自发性合胞体形成之间有联系。 3 讨 论 近年来国外报道HTLV-Ⅰ感染患者多出现RA样关节炎表现,推测关节病变是由HTLV-Ⅰ诱发滑膜组织过度增殖所致〔3〕。1996年日本学者在HTLV-Ⅰ流行区调查7 087名居民。其中HTLV-Ⅰ携带者的RA患病率为0.56%,而非携带者的患病率为0.31%(P<0.05)〔4〕。由此推测逆转录病毒有致RA病变作用,但RA的发病是否由逆转录病毒诱发所致,目前尚缺乏确切证据。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 下一个医学论文: 白血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头状芽裂殖菌一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