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斑狼疮86例死因分析 |
|
崔惠敏 叶任高 梁荣任
本文分析了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死因,旨在提高对其死因的认识,加强治疗对策,以提高的防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1985—1996年421例SLE住院患者,符合我国1982年风湿病学术会议关于SLE诊断标准〔1〕。死亡86例,男9例(10.5%),女77例(89.5%),死亡年龄9~71岁,平均35.4岁。病程30天~20年,平均3年。功能受损脏器:肾77例(89.5%),心脏47例(54.7%),脑51例(59.3%),肝脏18例(20.9%),肺45例(52.3%)。 1.2 治疗方法:①常规激素疗法:强的松1 mg.kg-1.d-1治疗8周后减至维持量。②环磷酰胺(CTX)疗法:在常规激素治疗基础上用CTX,剂量为8~12 mg.kg-1.d-1,加入生理盐水200 ml静滴,连用2天,每2周1次,累积总量<150 mg/kg。③双冲击疗法:甲基强的松龙(MP)1.0 g/d静滴,连用3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CTX冲击方法同上。有狼疮脑病者CTX冲击方法,按4天给2 g,即前2天每天0.6 g,后2天每天0.4 g。有感染者同时加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用单因素多组秩和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死亡原因:SLE本身38例,占44.2%。其中多脏器衰竭14例,慢性肾衰10例,狼疮脑病8例,心脏损害3例,狼疮肺3例。感染28例,占32.6%,心血管病12例,占13.9%,脑血管病6例,占6.9%,癌症2例,占2.3%。 86例死亡,病死率为20.4%(86/421),SLE活动以引起心、脑、肾等多脏器衰竭死亡为主。感染以肺部感染、败血症为主,其中15例细菌学检查,链球菌6例,葡萄球菌6例,白色念珠菌2例,隐球菌1例。心脑血管病以充血性心衰、心梗、脑出血为主。1例膀胱癌,1例白血病。死于SLE本身或感染者较常见于年轻病人。癌症2例均为50岁以上病人,随访近10年。心脑血管病多见于年长者。 2.2 死因与病程的关系:死于诊断后3年内者,占75.6%,确诊后前3年内死亡危险性最大(P<0.025),主要为SLE活动及严重感染所致。
3 讨 论 本组资料显示:421例SLE患者11年来死亡86例,累积病死率占20.4%,死因中SLE活动38例(44.2%),感染28例(32.6%),心脑血管病18例(20.9%),癌症2例(2.3%),可见狼疮活动、感染和心脑血管病是SLE死亡三大主要原因。诊断后前3年内死亡危险性最大(P<0.05),且以SLE活动和感染为主要原因,但可发生在SLE全程中,与文献〔2〕报道一致。 SLE本身是最主要死因,与SLE活动、不可逆性器官损害及全身衰竭有关。肾衰和癫痫发作是SLE死亡最危险的临床表现,也是SLE活动的表现。SLE的活动度可通过肾功能检测和免疫学检测进行预测,如血肌酐水平升高、大量尿蛋白、肾活检呈弥漫增生型或新月体型改变、抗ds-DNA升高、补体水平低下和血小板减少,提示病情严重。早期估计SLE的严重程度及活动度,制定长远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对降低SLE病死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感染是SLE第二重要死因。SLE已有免疫功能紊乱,加之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机会菌(真菌、分支杆菌、奴卡菌、卡氏肺囊虫、弓形体)感染增加病死率,及时控制和防止感染是SLE治疗上一个重要的课题。心脑血管病是SLE另一主要死因,与SLE活动及皮质激素的长期大量应用有关。 CTX和皮质激素,通过调整淋巴T和B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减少免疫活性产物,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及抗原—抗体反应,使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改善。近年来用细胞毒制剂(CTX)和MP静脉注射治疗严重SLE,在改善预后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长期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增高,长期大量应用CTX,尤其在合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机会也增加,均增加患者死亡可能。低剂量CTX静脉注射与大剂量治疗相比,疗效相似,耐受性好,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3〕。 SLE确诊后前3年病死率最高,是减少SLE患者死亡的关键时期,应及早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尽快控制SLE活动,阻止病情进展,防治感染的发生,对尿毒症患者及时进行透析等治疗,争取尽快逆转肾衰,对长期维持治疗者,定期监测有关[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细胞因子与软骨损伤修复 下一个医学论文: SLE患者血清sICA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