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例 关节痛 口眼干 胸闷 发热 |
|
硬化症(SSc)49.4%,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28.7%,类风湿关节炎(RA)22.5%,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15.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14.5%。所以,对ILD病人排除其缘于CTD的可能性是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院25例开胸肺活检的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原发性IPF只占30%,因此诊断ILD开胸肺活检具有很重要意义。同时还应对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做:①胸部高分辨CT判断病变处于渗出期还是纤维化期,前者对激素效果可,后者就很差;②肺泡灌洗,若灌洗液以淋巴细胞为主,则多处于炎症期,激素效果好,而灌洗液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则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不好。总体说肺间质纤维化预后不良,目前无十分有效治疗手段。 董怡医师(风湿免疫科):患者类风湿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依据各自的诊断标准都是成立的,目前诊断上是RA和pSS的重叠综合征?还是类风湿关节炎并存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这是学术讨论问题,尚没有定论。患者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干燥综合征引起还是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改变有:①肺间质改变;②肺内结节;③多发浆膜炎;④细支气管炎。干燥综合征肺部改变可以有:①肺间质性改变;②肺血管炎所致肺动脉高压;③肺内结节,胸膜炎少见;④也可由于细支气管不完全梗阻导致肺大泡。患者胸部高分辨CT显示肺间质纤维化已处于晚期,故不好区别。处于这一阶段的病人,治疗上已无很好的措施,激素和MTX的应用也不会有很好效果。因此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要早期发现,这是治疗的关键。早期发现有赖于:①平片诊断不可靠,应早期做高分辨CT;②血气;③肺功能检查;④鉴别原发与继发,应当早做自身抗体的检查,还应明确其他部位病变,以助诊断。从结缔组织病引发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看,不同的疾病其机制有所不同。如SLE多为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血管炎,pSS则为淋巴细胞的浸润,而SSc却为纤维母细胞的增殖。 林耀广医师(呼吸内科):患者由结缔组织病继发的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明确。目前肺间质病越来越多,可能的原因有:①环境污染加重;②诊断技术提高,发现病例增多。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是个国际难题,进展不大。该病的早期诊断也是个难题,原来认为在鉴别原发抑继发ILD时,肺泡灌洗液检查在IPF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最近文献报告也可以有淋巴细胞升高,因此肺泡灌洗诊断的可靠性有待证实。另外的方法有:①做肺功能测试气道阻力,尤其是小气道阻力,弥散功能检查;②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取材小,阳性率不高;③开胸肺活检,国外普遍接受,而我国实践起来有困难。结缔组织病伴发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差与临床发现过晚有关,另外病情也比较复杂,用药治疗对于关节症状等的改善很快,而对肺部改变很难起效,这可能是组织器官的特异性不同所致。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包涵体肌炎累及颈部肌肉一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细胞因子与软骨损伤修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