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分析和治疗 |
|
onary vascular resisteance, TR and tricuspid ring “Z” value. 【Key words】 heart valve disease heart surgery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多继发于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合并顽固性右心衰竭,处理不当直接影响患者预后[1]。随着对三尖瓣的生理解剖和病理改变的重新认识,临床再次重视三尖瓣病变的处理。本文报告近5年治疗TR体会。
临床资料
1990年4月至1996年6月,经外科治疗TR 35例,其中风湿性瓣膜病26例(瓣膜病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26~59岁(平均41.6岁);先心病9例(先心病组),男6例,女3例,年龄3~30岁(平均16.5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 2例,室间隔缺损(VSD)2例,PDA+VSD 1例,法乐四联征合并单心房1例,DORV 1例,TR+PDA 2例。 根据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资料诊断TR,分为轻、中、重度[2];结合X光胸片、将肺动脉压或肺血管阻力分为轻、中、重度。为分析产生TR的因素,瓣膜病组与同期资料完整的79例患者比较,分为无TR组、有TR组,但未行手术组及行三尖瓣环成形组(表1)。将患者年龄、病理、心胸比值、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左室、射血分数(EF)值、瓣口大小及心律、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和病变情况行综合分析。
表1 瓣膜病变中产生TR因素分析(±s)
项目 无TR TR未手术 TR成形术 P值 例数 47 32 26 年龄(岁) 42.4±8.4 42.7±9.6 41.5±10.1 P>0.05 病程(年) 14.1±8.2 14.7±10.5 20.8±7.6*△ P<0.05 心胸比值(%) 57.6±6.4 63.2±7.4* 68.4±8.3*△ P<0.01 EF(%) 62.3±12.7 58.2±9.1 54.6±12.8* P<0.05 左房内径(cm) 5.4±1.5 6.2±1.1* 6.8±2.4* P<0.01 左室内径(cm) 5.9±1.4 5.7±1.4 5.8±1.3 P>0.05 三尖瓣口面积(cm2) 1.2±0.2 1.2±0.8 1.0±0.3 P>0.05
注:*与无TR组比较;△ TR未手术与TR成形组比较
完成左心病变处理或纠正其它先天畸形后,采用Cohn法行三尖瓣环成形术[3],使三尖瓣环直径达正常“Z”值+2[4],复跳后查三尖瓣活动及反流情况。 术后随访2~66个月(平均25.4个月),判断反流和心功能情况。经SPSS/PC统计软件处理,用t检验、F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为显著性意义。 结果
一、TR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瓣膜病组中TR发生率为55.2%(58/105),轻度反流12例(11.4%),中度17例(16.2%),重度反流29例(27.6%)。TR与病程长短、心胸比值、EF、左房大小有关,尤以手术组明显(P<0.05)(表1)。本组共发生心房颤动72例(68.5%),有TR者占45.7%,非TR占22.9%(P<0.01);发生重度肺动脉高压共49例,非TR为9.5%,TR占37.1%(P<0.05)。心功能及手术种类各组差异无显著性(表2)。
表2 瓣膜病组心功能、肺动脉压、心律及手术种类与TR的关系
项目 无TR TR 未手术 TR 成形术 P值 心功能 Ⅱ 11 7 0
Ⅲ 20 17 14 P>0.05 Ⅳ 16 8 12 肺动脉高压 Ⅰ 8 2 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分级次二尖瓣球囊扩张预防二尖瓣反流的初步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三腔单球囊导管经皮二尖瓣分离术的临床应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