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具有自动夺获功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起搏阈值、输出电压、刺激除极波幅度(evoked response,ER)、R波振幅、阻抗、极化电位、阈值随时间变化曲线等工作参数变化,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是否在遇阈值变化时能保证安全起搏。术后随访2周~4个月。对术后1周以后所测的各项参数与术后早期进行比较,并将所测R波振幅与ER振幅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起搏器及电极系统:Regency SC+2402L是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单腔起搏器,与以往起搏器不同的是该类起搏器具有(1)起搏夺获确认,确认刺激信号后是否存在心室除极波;(2)自动后备安全起搏,如脉冲信号发出后未夺获心室,则在原起搏信号后62.5ms提供一个高幅后备安全起搏(电压4.5V,脉宽0.49ms);(3)自动起搏阈值确定,起搏器可每8小时自动进行一次阈值检测或遇起搏阈值突然升高时随时检测,亦可在任何时间手动测量阈值;(4)输出电压自动调节,据起搏阈值的变化而自动调整输出电压(以高出阈值0.3V的电压输出,如不能满意夺获则以每级0.3V的幅度递增,直至满意夺获)。该类起搏器是依靠搜索夺获的起搏阈值和将输出调整到安全边缘的低值来节能的。通过夺获确认及后备高幅安全脉冲从而保证安全起搏。该类起搏器要求使用特殊电极,目的是减少电极除极时极化电位的产生。

结果

  9例术中测量起搏阈值均≤0.5V;R波振幅10.6~23.6mV,平均13.1±4.9mV;阻抗455~833Ω,平均683.3±269.6Ω。
  术后随访起搏器工作参数详见附表。术后1~2周及术后远期起搏阈值较术后早期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输出电压亦随起搏阈值的变化而相应变化。阻抗在术后1周时较术后早期有降低趋势,P<0.05。术后2周至术后远期与术后早期比较无变化,P>0.05。ER振幅在整个随访期间无变化,P>0.05。R波振幅与ER振幅无相关性(r=0.08,P>0.05)。

附表 起搏器工作参数表


随访时间 起搏阈值(V) 输出电压(V) ER振幅(mV) 阻抗(Ω)
术后早期 0.34±0.11
0.65±0.14
10.10±3.40
683.30±208.00〓
  (0.30~0.60) (0.53~0.97) (6.24~14.92) (540~852)
术后1周 0.93±0.28 1.27±0.29 10.70±3.60 515.80± 62.90
  (0.60~1.20) (0.90~1.59) (5.85~16.87) (412~590)
术后2周 0.90±0.20 1.20±0.42 11.20±1.30 628.50± 2.12〓
  (0.60~1.20) (0.90~1.50) (10.30~12.19) (627~630)
术后远期 0.90±0.20 1.21±0.20 11.10±3.40 590.20± 40.00〓
  (0.60~1.20) (0.90~1.50) (6.77~14.79) (543~639)

  注:各参数与术后早期相比较,* P<0.05, ** P<0.01,无标记代表无统计学差异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均能安全起搏,各种原因所致起搏未能夺获心室时,距原刺激信号后62.5ms均有一高输出的有效起搏。
  1例患者术后4个月随访时,心电监测示阵发性心房颤动。起搏阈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显示,阈值明显波动,由0.9V突然升至4.5V,随后又降至0.9V,当阈值变化曲线图显示阈值升高时,即时手动测量起搏阈值并未升高,仍为0.9V。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用全自动电动麻醉机进行低流量麻醉的临
    全自动增腹压助产仪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全自动荧光标记DNA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
    MVIS 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参数评
    STA型全自动血凝仪的使用及保养
    心电图自动分析的新趋势
    从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出具有抗原结合活
    定量自动静脉采血与注射器静脉采血的比
    应用自动同步负压活检装置进行肾穿刺5
    自动间歇腰椎牵引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
    植入式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1例护理
    脑卒中后脑循环自动调节障碍 讲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