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例单心室临床观察 |
|
32分钟。单心室类型分布和心脏异位见表1。本组病例未见到D型单心室。
表1 73例单心室类型分布和心脏位置异常
类型 例数 % 镜象右位心 右旋心 左旋心 A 61 83.6 3 10 4
B 4 5.5 1 C 8 10.9 3 合计 73 100.0 3 14 4
二、心电图表现 右心室肥厚伴电轴右偏34例(47%)。左心室肥厚伴电轴左偏8例(11%)。双心室肥厚5例(7%);其中伴电轴右偏3例(4%),伴电轴左偏2例(3%)。胸导联rs一致形11例(15%),其中伴电轴右偏7例(10%),伴电轴左偏4例(5%),心室肥厚与心电轴偏移不一致15例(20%)。 三、形态学观察 1.心房解剖:6例(8%)单心室并单心房,其中5例伴心脏异位(2例镜象右位心,2例右旋心,1例左旋心)。61例(84%)有房间隔缺损。 2.房室瓣结构:15例(20%)通过一组共同房室瓣与单一心腔相连,大部分为四个瓣叶。58例(80%)通过二组房室瓣与单一心室腔相连,其中26例(45%)存在瓣膜发育不良。 3.心室形态:61例(83%)主腔是左室形态,大部分有小的残余漏斗腔,并通过此腔与主动脉相连。4例(5%)主腔是右室形态,8例(11%)主腔是左右心室结构,无室间隔。 4.心室动脉连接:心室解剖类型与大血管关系见表2。其中2例AII型单心室并动脉导管未闭。
表2 73例单心室解剖类型与大血管关系
单心室类型 大血管关系 Ⅰ Ⅱ Ⅲ A(61例) 4 13 44
B(4例) 1 1 2 C(8例) 4 2 2
5.肺动脉发育:48例手术,术中发现35例(73%)为二叶肺动脉瓣狭窄(均伴多处肺动脉狭窄),瓣口0.4cm2~0.8cm2。心室造影见多处肺动脉狭窄66例(90%),肺动脉闭锁5例(7%)。经心导管检查证实肺动脉高压2例(3%)。 6.冠状动脉异常:大部分病例手术中见到分界动脉。 7.肺体静脉异常连接:5例肺体静脉异常连接包括:下腔静脉肝上段缺如,左上腔静脉开放,左上腔静脉同左房连接,右上腔静脉同左房连接,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各1例。
讨论
一、术前心功能评定 单心室一般采用改良Fontan手术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多数学者认为,手术前病人的左心室功能影响术后存活率[2]。我们用超声心动图测得病人术前心室射血分数(EF)轻度减低,同以往报道一致[3]。结合形态学观察,我们认为,由于单心室房室瓣发育不良多见,易出现瓣膜反流,使EF值增大,故对这类病人EF值检测,应注意房室瓣功能影响。 二、单心室易并存心脏异位 本组合并心脏异位占21/73例(29%),其中以右位心和左旋心为多见。本组单心室并右旋心为著。并且,我们发现单心室并存心脏异位时,易并存单心房(5/21例,24%),并易引起肺、体静脉异位连接,提示单心室并心脏异位时应注意并存其它畸形。 三、单心室心电图特征 右心室肥厚伴电轴右偏;QRS电轴偏移和心室肥厚呈矛盾现象;胸前导联呈rs一致形伴中度电轴左偏或+150°以上电轴右偏[4]。结合手术病人心电图分析,我们感到AIII型单心室一般呈电轴右偏并右室肥厚,未见心室肥厚同电轴偏移不一致,而AII型单心室可见电轴偏移与心室肥厚不一致。共同房室瓣时,AIII型单心室呈电轴左偏,而AII型单心室呈电轴右偏。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体外循环不同血流方式与内脏白细胞隔离及肿瘤坏死因子形成的影响 下一个医学论文: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频率AAI及VVI起搏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