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循环不同血流方式与内脏白细胞隔离及肿瘤坏死因子形成的影响 |
|
red with pulsatile perfusion, can induce viscera leukocyte sequestration and increase cytokine formation, this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ulting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cardiopulmonary bypass. 【Key words】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leukocyte count tumor necrosis factor
体外循环致全身炎症反应与器官功能、再灌注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密切有关[1,2]。本研究采用生理性搏动血流及平流体外循环,探讨其对内脏(肝、胃肠等)白细胞隔离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形成的影响,揭示体外循环致全身炎症反应的机理及探寻相应预防措施。
资料和方法
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F)与非搏动灌注组 (NPF)。两组病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同时监测咽及肛温;经右腕桡动脉置管直接测量动脉压力及波形;预充液中加入300万单位抑肽酶及20mg地塞米松。 采用Sarns-7400泵及Terumo-CapioxE氧合器常规方法建立体外循环,24F主动脉供血管均安置在升主动脉根部。体外循环开始后,NPF组流量保持在50~80ml/kg,压力维持在5.33~9.33kPa(40~70mmHg);PF组,主动脉阻断后开始搏动灌注,Baseline设定在33%±,Width设定在30%±,频率为75次/分,流量在50~85ml/kg,并调整上述各参数使之压力波形达或近生理状态(dp/dt>1000mmHg/s,射血时间<415ms-1.5X频率,生理性搏动压力及压差)。两组咽温控制在26~28℃,肛温在30℃。 分别由上、下腔在体外循环开始主动脉阻断后10分钟(A)、主动脉阻断30分钟(B)、主动脉阻断开放前(C)、主动脉阻断开放后复跳前(D)、复跳10分钟(E)及停体外循环时(F)采取2ml静脉血检测不同时期血内白细胞数;分别在主动脉阻断30分钟(Ⅰ)、主动脉开放复跳前(Ⅱ)、复跳10分钟(Ⅲ)及停体外循环时(Ⅳ)由氧和器取血2ml检测TNFα含量。白细胞由意大利产H10型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计数;TNFα采用一步夹心酶联免疫法,应用TNFα单克隆抗体辨别TNFα(法国产TNFα试剂盒)。 试验数据在Statistica软件包行t及Student-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果
一、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PF组病人年龄为46±12.9岁,NPF组为40±7.0岁;体重分别为55.2±8.0及60±10.6kg;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137.4±43.5及104.1±43.1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00.9±36.9及73.5±19.8分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另外10例PF组病人中有1例未达生理性搏动血流,为了比较结果的可靠性将其剔除。 二、体外循环期间内脏对白细胞隔离 NPF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心脏复跳前,上、下腔静脉血内白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心脏复跳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NPF组CPB期间NPF组和PF组的上、下腔静脉血白细胞计数(×109/L)变化
时间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P值 NPF组 A 2.98±1.29 2.72±1.22 0.0070 B 3.48±2.99 3.32±2.92 0.0161 C 4.26±2.48 4.08±2.54 0.0476 D 5.26±3.48 4.58±3.24 0.0421 E 6.06±4.01 6.14±3.93 0.3739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枢复宁与大剂量胃复安联合应用预防化疗恶心呕吐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个医学论文: 73例单心室临床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