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剂量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
|
陈钰 李惠民 吴文 孙慧平 李秀松 沈志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较为困难,尤其原始细胞增多难治性贫血(RAEB)及转变中原始细胞增多难治性贫血(RAEB-T)预后更为凶险。到目前为止,小剂量单药化疗、低剂量联合化疗及常规剂量联合化疗均有报道,其结果很不一致。我们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18例MDS-RAEB、MDS-RAEBT的患者采用以阿克拉霉素和阿糖胞苷(Ara-C)为主的低剂量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8例均为住院患者,男9例,女9例,年龄15~80岁,中位年龄46岁;RAEB 7例,RAEB-T 11例,治疗前病程1~18个月,平均3.5个月;初诊时血红蛋白(Hb)34~112g/L,平均70.7g/L,白细胞(WBC)1.2×109/L~41.6×109/L,平均3.4×109/L,血小板(PLT)28×109/L~264×109/L,平均65×109/L。骨髓细胞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14例,极度活跃1例,减低3例。骨髓原始加早幼粒细胞数0.08~0.30,平均0.105;其中4例曾单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3例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2例为DA(柔红霉素+Ara-C)方案治疗无效病例,9例为初治病例。 1.2 化疗方案 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各组均连续给予2个疗程治疗,若无效,则更换化疗方案。A组:AAE方案(阿克拉霉素5~10mg/d,静滴5~10天,Ara-C 25~50mg/d,静滴5~10天,足叶乙甙(VP16)25~50mg/d,静滴5~10天,治疗RAEB-T 9例,RAEB 3例。B组:AAH方案(阿克拉霉素、Ara-C用法同A组,三尖杉酯碱1~2mg/d,静滴5~10天),治疗RAEB-T 2例,RAEB 4例。 治疗间隔2~3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体征,血象,骨髓象,肝肾功能,心电图。 1.4 疗效标准 按血液疾病诊疗标准判定[1]。
2 结果
2.1 疗效 A组12例,5例部分缓解(PR),1例完全缓解(CR),有效6/12例,其中RAEB-T为5/9例,RAEB为1/3例。有效病例中曾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无效者2/3例,小剂量Ara-C治疗无效者1/4例,初治者3/9例;B组6例,1例PR,有效1/6例,其为RAEB-T经DA方案治疗无效者(1/2例),RAEB均未缓解(NR)。A、B两组治疗总有效7/18例,一疗程达PR 4例,二疗程达PR 2例,二疗程达CR 1例。随访至1999年5月,缓解期1至8个月,平均达4个月,缓解组存活时间2~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未缓解组1~12个月,平均4个月。 2.2 毒副反应及并发症 化疗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消化道反应。多数表现为轻度恶心,少数有轻度呕吐,不影响化疗,未发生心、肝、肾功能损害。10/18例患者在治疗中或治疗结束后有血象下降。4例WBC降至1×109/L以下,最低为0.3×109/L,血小板<20×109/L者4例,最低为1×109/L。2例患者于白细胞最低时分别并发肺部感染、皮肤感染、败血症,经治疗好转。1例患者于血小板最低时并发颅内出血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MDS-RAEB及MDS-RAEBT虽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其效果仍不理想。小剂量单药化疗,虽毒副作用小,患者耐受程度好,但有效率及CR率低。常规剂量联合化疗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及CR率,但对骨髓造血抑制较重,化疗相关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有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诱导剂,可改善对MDS的作用[2]。本组以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为主的低剂量联合化疗治疗RAEB、RAEB-T,结果显示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AAE方案,有效达6/12例,明显改善了有效病例生存期,且对部分经小剂量单药化疗及DA联合化疗无效的患者有效。 本组资料显示具有毒副作用轻的特点,仅有少部分患者化疗后出现血象明显减低,2例并发明显感染,1例死于颅内出血,化疗相关并发症较低。化疗副作用仅为轻度消化道反应,未发现其它明显毒副反应。老年患者对此治疗方案有良好的耐受性。 低剂量阿克拉霉素、Ara-C及VP16进行联合治疗RAEB及RAEB-T具有低毒、有效的特点,与文献报道相符[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急性白血病患者首程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 下一个医学论文: 枢复宁与大剂量胃复安联合应用预防化疗恶心呕吐临床疗效观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