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药物热40例临床分析

刘正印 吴梓涛 盛瑞媛

  药物热是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1], 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对我院从1983年1月至1998年12月资料完整的40例药物热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药物和发热的关系, 以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983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我院住院患者, 出院时诊为药物热者47例, 资料完整者40例, 诊断依据: ①应用抗菌药物后, 体温一度下降, 继续用药, 体温再次上升, 找不到其它病因; ②原有感染性发热者, 在应用抗菌药物后体温反较用药前更高, 有的可追溯到有同样用药发热史; ③发热或体温较前增高不能用原有的感染来解释, 且无继发感染的证据, 患者虽有高热, 但一般状况良好; ④对非感染性疾病患者, 原有疾病症状正在改善或原无发热而用药后出现发热。有上述任一项者伴有或不伴皮疹、 关节痛、 嗜酸细胞增高等其它过敏反应症状, 但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迅速下降或消退。
1.2 一般资料 患者40例, 男性11例, 女性29例, 男女比为1∶2.6。年龄最大为69岁, 最小为26天, 平均31.59岁。
1.3 分析项目 原发病、 引起发热的药物及其与发热的关系(用药后发热时间、 热型、 最高体温、伴随的症状如关节痛、皮疹等、停药后体温降低及恢复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

2 结果

2.1 原发病
  感染性疾病26例: 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5例, 败血症、 肺部感染、 结核病各4例, 咽峡炎并急性淋巴结炎3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丹毒、 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骨髓炎、 膈下脓肿、 泌尿系感染各1例。
  非感染性疾病14例: 风湿性疾病4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 粒细胞减少症、 炎症性肠病、 外伤各2例, 胃癌、 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例。
2.2 致热药物 在40例(50例次)中, 致热的药物共19种(5例同时或先后对2种或2种以上药物产生药物热), 致热的药物分别为:
  青霉素类: 青霉素(9例次), 氨苄西林(9例次), 羟氨苄西林(3例次), 羧苄西林(1例次), 派拉西林(4例次)。
  头孢霉素类: 头孢霉素Ⅴ(2例次),头孢霉素Ⅵ(1例次), 头孢呋辛(5例次), 头孢噻肟钠(4例次), 头孢三嗪(1例次)。
  其它: 链霉素(1例次), 庆大霉素(1例次); 利福平(4例次); 环丙沙星(2例次); 复方新诺明(1例次); 丙基硫氧嘧啶(2例次); 尼莫地平(1例次); 甘乐利(1例次); 强的松(1例次)。
2.3 临床表现
  发热与用药的关系:原有发热用药后发热更高者20例; 原有发热经用药体温正常后再发热者8例; 原无发热而用药后发热者12例。在后20例中, 在用药后第1天发热者4例, 2~7天10例, 8~14天4例, 另2例分别为22天, 28天。大多数病例在停药后48小时内体温均可迅速降低, 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 当日11例、 次日11例、 余均在7天内恢复正常, 平均退热时间(3.2±2.4)天。
  热型:弛张热者36例, 稽留热者2例, 低热2例。最高体温多≥39℃, 其中39~40℃ 24例, 40.1~41℃ 10例, 42℃ 1例。
  药物热的分类:
  单纯型: 22例(55%), 仅表现为发热而无其它症状, 体温高峰达40.5℃,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心率增高不明显, 停药后多在1~3天降至正常。
  混合型: 18例(45%), 除发热外还伴有畏寒和(或)寒战8例, 头痛10例, 关节痛8例, 皮疹18例(红色斑丘疹14例、 猩红热样皮疹3例、 剥脱性皮炎1例), 肝肾功能损害者4例。停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7天。
2.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多者12例(最高达20.1×109/L), 降低者2例; 40例中有23例检查嗜酸细胞计数, 其中5例>0.3×109/L; 肝功能异常者14例; 尿蛋白150~300mg/L 8例、 5 000mg/L 1例; 血沉20~50mm/h 14例、 >50mm/h 17例。

3 讨论

  药物热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是临床较常见的发热原因之一, Lohr等[2]报道在发热原因待查中约1%~2%是由药物引起, 秦树林等[3]对110例不明热(FUO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协同刺激因子B7在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I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
    化疗药物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超大剂量化学药物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
    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在卵巢癌细胞株药
    阴茎癌切除术后局部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
    亚急性甲状腺炎药物治疗效果及形态与功
    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与早孕蜕膜和绒毛雌
    国产与进口头孢哌酮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漂浮疗法合并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
    宫宁煎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临床研究
    不同干燥条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影响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