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 型胶原水平变化与意义 |
|
李成忠 秦一中 汪伟业 韩絮琳
Ⅵ型胶原(Type Ⅵ collagen,CⅥ)是存在于肝细胞外间质的五种胶原蛋白之一,是细胞外间质中锚合胶原纤维束、胶原纤维束与细胞表面的微细丝状网络。尽管CⅥ正常时只占肝胶原总量的0.1%,但在肝纤维化时增加近十倍,变化非常显著[1]。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了正常人及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Ⅵ水平,旨在探讨肝炎患者血清CⅥ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78例,年龄15~66岁,均为1994年2月~5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依据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6例经肝活检证实。其中HBV携带者12例,急性肝炎(黄疸或无黄疸)16例,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度16例,慢性中度14例,慢性重度8例,肝硬化12例。同期血库健康献血员19例,年龄20~45岁,作为正常对照。 二、研究方法 血清CⅥ检测采用RIA方法。CⅥ经胃蛋白酶消化及盐析自人胎盘组织获得,并用125I标记,CⅥ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所有标本采用SN-682B放射免疫分析仪检测,根据标准拟合曲线得CⅥ值。
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血清CⅥ水平 见表1。
表1 各型肝炎患者血清 Ⅵ型胶原水平()
组别 例数 CⅥ(ng/ ml) 正常 19 23.05±6.01 HBV携带者 12 24.06±4.08 急性肝炎 16 27.08±5.03 慢性轻度 16 31.14±8.10* 慢性中度 14 52.88±8.65* 慢性重度 8 78.37±14.13* 肝硬化 12 61.62±15.13*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
讨论
本实验利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在正常及肝病患者血清中均测得较高水平CⅥ,提示其在组织中含量可能比以往估计的只占肝胶原总量0.1%要丰富[2]。在HBV携带者及急性肝炎患者中,血清CⅥ水平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是因为此类患者无明显肝脏病理损害或损伤只局限于小叶内,无纤维修复过程参与,所以CⅥ水平未见明显升高。实验结果表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CⅥ水平明显升高,尤以慢性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更为显著。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修复过程中,肝贮脂细胞合成细胞外间质的各组分增多,已经证明Ⅰ、Ⅲ及Ⅵ型胶原的mRNA表达增加,且成同步改变[3,4]。包括CⅥ在内的各细胞外间质组分的过度沉积,则导致纤维化的形成。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肝脏的持续损伤,CⅥ的过量合成,导致其降解入血增多,从而表现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CⅥ水平的显著上升[5]。从组织学检查可以证实,慢性中、重度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纤维增生异常活跃,因此血清CⅥ水平升高尤为明显。本研究中一例经肝穿证实的慢性重度患者(G3S4)其血清CⅥ值达106.56ng/ ml,而一例慢性轻度患者(G1S0)仅为15.13ng/ ml。慢性重度组血清CⅥ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可能是由于静止型肝硬化纤维间隔形成以后,纤维增生趋于稳定,CⅥ不再增加,在新的水平上维持动态平衡。由此说明CⅥ血清水平的升高可能对反映慢性活动型肝病更有意义。 目前尚无能够全面反映肝纤维化全貌的血清学指标,CⅥ独特的结构及其在肝纤维化时的异常改变,显示了它在细胞外间质中的重要地位,其血清水平较好地反映了肝内纤维化状况。对其血清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治肝纤维化的良好手段之一。
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传染科
参考文献
1 Schuppan D. Structure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normal and fibrotic liver: collagen and glycoproteins. Semin Liver Dis, 1990, 10:1-10. 2 Schuppan D, Ruhlmann T, Hahn EG. Radioimmunoassay for human type Ⅵ collagen an[1] [2] 下一页 上一个医学论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血清中HBV DNA及其变异比较 下一个医学论文: 猪源杀菌性 通透性增加蛋白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