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细胞间粘附分子

>  周同等〔3〕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双染色法,证实LN活动期T细胞(CD8+)与B细胞(CD20+)的CD11a/CD18与CD54表达紊乱,说明细胞粘附分子在LN发病机制中起作用。我们的实验采用RT-PCR技术,在mRNA水平也证实无论对于那一种病理类型的LN,ICAM-1表达都明显增加,进一步说明ICAM-1表达变化与LN的发病有关。此外,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发现一些细胞因子与B细胞的增殖活化密切相关,如IL-2、IL-6、TNF、ICAM-1等〔4,5〕。但这些细胞因子确切的分子病理学意义及其在LN发病中的地位尚在研究之中。在临床上Ⅱ型LN属轻型,Ⅲ、Ⅳ、Ⅴ型属重型,出现不同病理类型与病人以及不同时间发生不同的免疫反应有关。如小量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则引起系膜增殖性病变,大量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或较大的免疫复合物超越了系膜的清除能力,而沉淀在内皮下,激活炎性介质和补体,则引起更为广泛的弥漫性病变,抗原过剩的免疫复合物则可在肾小球血管壁原位重新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产生膜性病变,所以在LN中免疫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病理类型的轻重呈正相关。对于Ⅳ型狼疮,其临床症状最为严重,在各型LN中发病率最高,病损呈活动性且预后较差。我们的实验发现Ⅳ型狼疮组ICAM-1表达量最高,其次为Ⅲ、Ⅴ、Ⅱ型,这说明ICAM-1不仅与LN的发病有关,而且ICAM-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肾脏病理改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且体外实验证实,应用抗ICAM-1单克隆抗体可以明显减轻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的尿蛋白量,减轻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介导的新月体性肾炎大鼠尿蛋白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6〕。所以深入研究细胞粘附分子在LN中的作用,将为探明其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线索。

参考文献

1 Hugh RB.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s and kidney diseases.Kidney Int,1994,45:1285
2 Chomczynski P,Sacchi N.Single-step method of RNA isolation by acid Guanidinium Thiocyanate-Phenol-Chloroform extraction.Anal Biochem,1987,162:156
3 周同,李晓,石学耕,等.狼疮性肾炎淋巴细胞以及粘附分子变化意义探讨.中华肾脏病杂志,1996,12:199
4 凌衫洪,叶任高,李幼姬,等.狼疮性肾炎患者尿内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免疫球蛋白自由轻链的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93,73:756
5 Horii Y,Iwano M,Hirata E,et al.Role of interleukin-6 in the progression of 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Kidney Int,1993,39:S71
6 Nishikawa K,Guo YaJun,Miyaska M,et al.Antibodies to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1 prevent crescent formation in rat autoimmune glomerulonephritis.J Exp Med,1993,177:667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脓毒血症病人多形核粒细胞变形性的观察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凋亡与肝
    纤维粘连蛋白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
    衰老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调控研究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布洛芬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左旋咪唑对氯胺酮麻醉家兔红细胞免疫功
    一氧化氮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
    CD150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者体外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