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与Cushings综合征 |
|
节间的肾上腺组织也为增生的,这与微结节样增生时表现为萎缩是明显不同的;HE染色可见小透明细胞,小致密细胞和一般的透明细胞;脂色素和动脉的透明硬化少见,组化研究无碱性磷酸酶染色,而有中度的、弥漫的琥珀酸脱氢酶染色,线粒体散布在胞浆,溶酶体密度体量少,有时核不规则或有沟〔6,8〕。 六、发病机制 大约有20%~40%的垂体性Cushing s综合征(Cushing s病)患者双侧肾上腺有小结节样或大结节样增生。长期ACTH刺激可致肾上腺结节形成,一些结节可能变为激素自主性分泌。Smals〔5〕比较Cushing s病伴MAH和弥漫性小结节增生的患者情况,发现两者的病程平均7.8年和2年,前者肾上腺的重量是后者的两倍并且与病程成正相关。对地塞米松的抑制反应和对ACTH的刺激反应,MAH均低于弥漫小结节增生。作者认为,MAH是由皮质醇依赖ACTH刺激分泌增加,最后发展为肾上腺自主分泌的过渡态形式,这种假说得到了其他作者的支持〔14〕。Hocher等〔15〕曾描述了1例皮质醇增多症,可测得ACTH,CRH刺激时ACTH和皮质醇都有反应,CT扫描示双侧肾上腺均质性增大。患者拒绝治疗,5年后,8mg的地塞米松能使血皮质醇降低,血中不能测到ACTH,对CRH无反应。CT扫描示肾上腺稍增大,在一侧肾上腺出现了2个小结节,患者局限双侧肾上腺切除后,术后死亡。尽管病理证实有垂体腺瘤,但双侧肾上腺有多个结节。上述报告提示,垂体ACTH瘤患者的肾上腺在长期ACTH刺激下可促成肾上腺大结节增生。Watanabe等〔16〕报道1例Cushing s综合征患者,CT发现右肾上腺3.5cm×2.5cm×3cm肿物和垂体可疑肿物,肾上腺静脉取血,血皮质醇水平右侧比左侧高9倍,8mg地塞米松试验未能抑制17-OHCS的分泌,甲吡酮显著减少尿17OHCS的分泌,但无ACTH升高。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用小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ACTH分泌无变化。7个月后因脑出血死亡,尸检发现左侧肾上腺肿瘤及垂体大体标本呈腺瘤样改变(显微镜下嗜酸性细胞增生),垂体增生组织比正常组织ACTH浓度高53倍。上述这种垂体增生与肾上腺腺瘤共存的现象,提示有垂体病变导致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腺瘤的可能,而MAH可能是增生向腺瘤发展的过渡阶段。除高浓度ACTH长期刺激可诱发MAH外,还有作者提出一些其他可能产生MAH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肾上腺组织对ACTH或抑胃肽过度敏感学说。已有报告体外实验发现,MAH的肾上腺组织比Cushing s病患者的肾上腺组织对ACTH更敏感,尽管ACTH浓度低至连放射免疫分析法也难以测出,仍可维持高的皮质醇分泌〔17〕。近来还有认为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GIP)与肾上腺的结节样增生的形成有关,肾上腺对GIP的异常敏感性表现为进食引起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18,19〕。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血栓调节蛋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骨关节炎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