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调节蛋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
|
记物〔1,2〕。我们对58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TM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血浆TM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58例2型糖尿病全部符合1985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采血时无泌尿感染或其他肾病,无心、肺、肝功能不全,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病人在1周内未使用过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DM微血管病变判断标准为:视网膜病变根据1985年中华眼科学会制订的标准,确诊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底检查在Ⅱ级或Ⅱ级以上来确定;神经病变根据出现对称性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异常等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病变来判断;肾脏病变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来确定。本组病人根据UAE分为3组:单纯DM组(SDM),UAE<20μg/min;早期DN组(EDN),UAE 20~200μg/min;临床DN组(CDN),UAE>200μg/min。 58例DM中男26例,女32例,年龄(58±12)岁,病程(5.8±5.5)年。其中SDM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55±15)岁,病程(4.9±5.6)年;EDN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58±9)岁,病程(5.2±5.4)年;CDN组19例,男7例,女12例,年龄(59±13)岁,病程(6.9±5.6)年。正常对照组(NC)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8±14)岁。 二、方法 1.标本收集及检测指标:清晨空腹常规静脉采血10ml。取2ml以3.2%枸橼酸钠(9份血:1份抗凝剂),2 500rpm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于-20℃保存待测TM。取2ml加入置有400 IU抑肽酶、30μl 10%依地酸二钠的抗凝管中,4℃ 3 000rpm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于-20℃保存待测内皮素(ET)。剩余全血注入普通试管并分离血清,立即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采血前一天晨7时开始留取24h尿,混匀后记录总量并留3ml保存于20℃待测白蛋白,得出UAE。 2.检测方法:法国产血浆TM检测试剂盒由上海贝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通过ELISA方法检测,详按试剂盒操作过程进行。血浆ET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通过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FPG,BUN,血Cr均采用常规生化方法,HbA1c采用胶乳凝聚反应法,尿白蛋白采用RIA法测定。 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并进行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及相关分析(SigmaStat统计软件)。
结 果
一、各组病人血浆TM和ET水平 由表可见,DM组、SDM组、EDN组、CDN组病人血浆TM水平较NC组显著增高;CDN组TM水平较SDM组及EDN组明显增高。血浆ET水平在DM组、EDN组和CDN组明显高于NC组,SDM组与N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DN组ET水平较SDM及EDN组显著增高。我们进一步比较了有无DM视网膜病变和有无DM神经病变者的血TM水平。本组DM并发视网膜病变者25例,血TM水平为(38.20±18.18)μg/L,而未发视网膜病变者血TM水平为(36.40±20.28)μg/L,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样,DM并发神经病变者18例血TM=(39.22±21.00)μg/L与未并发神经病变者〔TM =(36.28±18.90)μg/L〕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 二、血浆TM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浆ET水平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TM与UAE、血浆ET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390和r=0.5650,P均<0.05)。血浆ET水平与UAE呈显著正相关(r=0.4530,P=0.003)。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的病理变化 下一个医学论文: 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与Cushings综合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