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体促甲状腺素瘤 附三例报告 |
|
怕热、多汗、心慌症状再发,查TT3、TT4增高、TSH 12.8mU/L。于1993年11月9日经蝶行垂体腺瘤切除术,肿瘤大小2.0 cm×2.2cm×3.5cm。病理诊断:垂体腺瘤,嗜酸细胞为主。术后9天查TT3、TT4正常、TSH 1.1mU/L,11天症状消失。术后行垂体放疗,剂量为DT 50Gy。术后7个月复查FT3、FT4、TT3、TT4正常、TSH 1.3mU/L,甲状腺已明显缩小变软。术后2年8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TSH 1.2mU/L。 例3:男性,32岁,因多食、消瘦、心悸6年,颈部增粗2年,头痛1月于1997年8月14日入院。1991年6月出现多食、消瘦、心慌,在当地医院查T3、T4高,诊断“甲亢”,予他巴唑30mg/d治疗40天,T3、T4降至正常。症状缓解后用他巴唑10~20mg/d治疗,T3、T4时高时低,TSH一直未测。1993年上述症状加重,予他巴唑30mg/d治疗30天,症状减轻。1995年7月始颈部增粗。1997年7月出现前额部胀痛,在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示蝶骨体一短T1长T2信号肿瘤,向上突入蝶鞍,波及斜坡,大小约2.5cm×3.0cm。病程中无泌乳、手足增大、性欲减退。查体:无突眼,视野正常,甲状腺Ⅲ度肿大,质软,无血管杂音,心率76次/分,齐,无胫前粘液水肿。入院诊断:1.垂体腺瘤,不除外脊索瘤;2.甲状腺肿。入院后查血TT3 4.4nmol/L、TT4 298nmol/L、TSH 7.2mU/L,血GH、PRL、ACTH、FSH、LH均正常。诊断垂体TSH瘤。于1997年9月1日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为3.0cm×3.0cm×3.0cm。病理诊断:(蝶鞍到蝶窦腔)侵袭性垂体瘤,侵及骨组织。术后19天复查TT3 2.1nmol/L、TT4 154.3nmol/L、FT3 7.5pmol/L、FT4 27.8 pmol/L、TSH 6.1mU/L,临床症状消失。随诊观察。 二、讨论 垂体TSH瘤是少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这与Graves 病以女性多见不同,其发生率约占全部垂体腺瘤的0.5%,总体人群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3〕。本病的症状和体征与Graves 病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相似,多数患者具有弥漫性甲状腺肿和甲亢症状,病程较长,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经常误诊为Graves 病,但一般无突眼及胫前粘液水肿。据国外文献对二百余例垂体TSH瘤的总结〔1〕,94%的患者有甲状腺肿大,与Graves 病不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过氧化酶抗体出现较少,仅有8%,与普通人群相似。74例中仅有3例出现TSH受体抗体,突眼的发生率也较低,占6%。本文3例甲状腺肿明显,均为Ⅲ度、甲亢症状控制不佳或多次复发,无一例有胫前粘液水肿或突眼。本病诊断条件:1.抗甲状腺治疗(药物、手术、放疗)期间和/或后,甲亢症状反复复发。2.血清T3、T4浓度增高伴不适当TSH浓度正常或增高。血清TSH α-亚单位(α-SU)浓度增加或α-SU与TSH浓度比值>1。3.CT或MRI检查示垂体肿瘤征象,多数为大腺瘤,个别为微腺瘤。4.垂体TSH分泌对TRH兴奋或T3抑制试验无反应〔4〕。5.肿瘤细胞经特殊的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TSH分泌细胞。鉴别诊断需与甲状腺激素抵抗鉴别,甲状腺激素抵抗者多无血清TSH α-SU浓度增加,对TRH试验呈正常或增强反应,T3抑制试验TSH可被抑制。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正常人和甲亢患者甲状腺细胞对白细胞介素1的反应 下一个医学论文: 库欣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 陷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