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易感基因的定位分析 |
|
子生物学试剂均为进口分装。 3.方法:(1)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扩增、斑点杂交、探针标记和洗膜及放射自显影均参照文献进行。(2)Lods分析:本组4个家系均满足Lods分析的条件,见附图。故根据文献[3]方法对4个家系的亲代和子1代进行Lods分析。
结果
1.确定等位基因:用扩增HLA DQA1和DQB1基因的引物(代号分别为DQA-AMPA,DQA-AMPB和DQB-AMPA,DQB-AMPB)特异性扩增DQA1和DQB1基因第二外显子,分别获得229bp和214bp的DNA
□正常男性 ○正常女性 ■患者男性 ●患者女性 附图 四个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Lods分析谱
附表 四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HLA-DQ的Lods计算结果
家系序号 Marital tape Offspring genetype (DR) Q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1 GgTtxggtt z3 2:0 e3 2:0 0.477 0.395 0.319 0.250 0.190 0.135 0.088 0.050
2 GgTtxggtt z4 3:0 e4 2:1 0.544 0.485 0.427 0.364 0.296 0.228 0.160 0.098 3 GgTtxggtt z1 3:0 e1 2:0 0.544 0.485 0.427 0.364 0.296 0.228 0.160 0.098 4 GgTtxggtt z2 3:0 e2 3:0 0.845 0.718 0.604 0.495 0.391 0.292 0.201 0.121 Lods 2.410 2.083 1.777 1.473 1.173 0.883 0.609 0.367 PR 257.1 121.1 59.84 29.72 14.89 7.64 4.06 2.33
片段(引物序列见文献2)。分别用17种DQA1的SSO探针和25种DQB1的SSO探针杂交(探针序列见文献1),根据第11次组织相容性协作会议(11 IHWC)提供的杂交反应格局,分析各样本的等位基因型别。 2.Lods分析:对四个家系的亲代和子1代进行Lods分析,结果见附表。按文献[4]方法计算图距D。 D=25Log((1+2θ)/(1-2θ))=0.0CM(分摩)
讨论
普遍认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自1989年Jarcho等[5,6]首次将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上的肌凝蛋白重链β-MHC基因以来,已发现十几种β-MHC的点突变与FHC发病有关,但仅在大约50%的家系中发现有β-MHC基因的突变,另有50%的家系发病原因不明[5,6],提示可能存在其它尚未发现的肥厚型心肌病易感基因。 我们应用PCR/SSO技术对这4个家系进行HLA-DQA1*与DQB1*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易感基因与HLA-DQA1*DQB1*单体型的连锁关系。4个家系的亲代和子1代进行Lods分析证明了这两个基因间存在着密切连锁(θ=0.0,Lods=2.41)可能存在的肥厚型心肌病易感基因与HLA-DQA1*-DQB1*单体型间的图距为零分摩,提示二者间距离很近。 根据家系研究的结果,可以初步认为,除β-MHC基因外,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还存在一个易感基因,它位于HLA-DQ座位附近,即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9370310)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女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