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旁路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价 附13例报告 |
|
predicting improvemnet of cardiac function. 【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adionuclide imaging thallium tomography
左心功能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心肌存活状态的判定对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如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药物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01TI再注射心肌显像是检测存活心肌较为准确的方法,而再注射201TI前服用硝酸异山梨酯(ISDN)可增加存活心肌的识别[2]。我们对13例CABG患者术前进行了多巴酚丁胺负荷—再分布─ISDN/RI201TI心肌显像并与术后3个月静息201TI心肌显像结果相对比,同时比较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以探讨ISDN/RI201TI 心肌显像在评价心肌存活性及预测左室功能恢复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3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3.8(36~69)岁。入选对象均满足: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75%;CABG术前不以心肌显像结果为依据;心肌梗塞患者至少梗塞后2个月以上。本组心肌梗塞患者 10例,心绞痛患者3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4.1%±5.0%(31.7%~50%),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3例,3支病变10例,2支病变3例。患者术前均进行ISDN/RI201Tl心肌断层显像,显像后20天以内进行CABG,
表1 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s)
组 别 心率(次/分)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收缩压(mmHg*min) 静 息 67.6±13 15.9±3.2#(119±24.1) 74.2±14.5 8 097.5±2 362.9 最大负荷 113.0±17.5* 20.5±2.2#(153.8±16.6)** 73.8±14.5 17 350±2 940.3**
注:与静息像比,*P<0.005,**P<0.001;#系kPa数
术后平均3(2~4)个月复查静息201TI心肌显像及超声心动图测LVEF。 2.方法: 见如下图。
10分钟 3小时 20~30分钟 多巴酚丁胺高峰——′负荷′显像//——再分布——再注射显像 ↑ 显像↑ ↑ 201Tl 74MBq 静点ISDN 201 Tl 37MBq
检查前24小时停用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 用微量泵控制多巴酚丁胺滴速,起始剂量为5 ug*kg-1*min-1,每3分钟增加一次剂量,依次为10、15、20、30、40 ug*kg-1*min-1。记录静息、每一剂量终止、最大剂量及停药后2、4、6、8分钟的心电图及血压。试验终点为达下列标准之一: 心率达到最大预测心率的85%;ST段较前压低≥2 mm;收缩压上升至210 mmHg或较前下降20 mmHg, 舒张压≤110 mmHg;心绞痛发作;出现严重的心率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达最大剂量40 ug*kg-1/min;其它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如恶心、呼吸困难、头痛等。 多巴酚丁胺负荷高峰时注入201TI 74MBq,并继续静点多巴酚丁胺1分钟, 试验终止行“负荷”心肌显像和3小时“再分布”显像后,静点ISDN, 至收缩压下降10 mmHg,维持静点15~20分钟[3],再次注入201TI 37MBq进行第3次即ISDN/RI 201 TI心肌显像。 采用日本东芝GCA 7200A双探头SPECT仪,检查时每个探头旋转180°, 采集矩阵128×128,采集30帧图像,最后共获得360° 60帧图像。重建后获得左室水平长轴、垂直长轴和短轴3个断面的图像。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下一个医学论文: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