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辛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
|
压95~110 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200 mgHg。 2.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3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史;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噻嗪类利尿剂过敏。 二、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在2周导入期内每日服1片安慰剂,导入期结束后合格者随机分入两组,每日早晨口服福辛普利(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产品)10 mg或依那普利(常州制药厂产品)5 mg,2周后坐位舒张压≥90 mmHg则剂量加倍,4周后舒张压如仍≥90 mmHg则加服双氢克尿噻25 mg每日1次。 三、观察指标 试验期间每2周随访一次患者,测血压和调查不良反应情况。导入期末和治疗第8周分别检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并做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两组各随机选择10例患者在导入期末和治疗第8周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美国A&D公司TM2420型仪器。每例有一份药物记录清单,服药依从性达不到90%者退出试验。 四、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有139例患者符合要求参加试验,但福辛普利组有3例、依那普利有2例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不作疗效分析,实际完成试验者福辛普利组71例,其中男46例、女25例,年龄52.0±9.8岁,体重67.4±10.1公斤,身高167.2±7.4 cm,基础血压157.0±13.7/101.7±4.9 mmHg,心率78.2±7.4次/分;依那普利组63例,其中男49例,女14例,年龄53.3±10.6岁,体重70.4±10.6公斤,身高169.2±7.4 cm,血压158.4±12.4/101.6±4.0 mmHg,75.8±8.6次/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经8周治疗,福辛普利组血压从157.0±13.7/101.7±4.9 mmHg降至135.4±11.1/86.4±5.8 mmHg,依那普利组血压从158.4±12.4/101.6±4.0 mmHg降至138.9±11.5/86.8±5.8 mmHg,两组药物均有显著降压作用(P<0.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以坐位舒张压≤90 mmHg或降幅≥10%作为有效标准,福辛普利有效率为90.1%,依那普利为88.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福辛普利组需加服利尿剂者(27例,38%)略低于依那普利组(32例,51%)。 两组药物治疗后卧立位血压均降低(P<0.001)(附表),但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两组治疗前后坐位、卧位和立位心率均无明显改变。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平均血压值均明显下降。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压曲线完全分离,第2天清晨服药前4、5小时仍有明显降压作用,依那普利治疗前后血压曲线大部分分离,但在曲线后段部分交叉和重叠。采用动态血压法测定降压谷峰值比率(T/P比率),福辛普利组:
附表 两组治疗前后卧立位血压变化(mmHg,±s)
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 卧位 立位 卧位 立位 福辛普利组(71例) 治疗前 156.9±13.9 155.9±12.5 100.1±5.6 100.5±5.6 治疗后 134.6±11.5 135.2±12.0 85.5±5.6 86.1±5.4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心房起搏的远期随访 下一个医学论文: 冠状动脉内超声成像对斑块形态 临床综合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