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2)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水平增高。
  (3)血浆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增高。
  (4)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增高(阳性)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下降。

2 白血病DIC实验诊断标准

  (1)血小板计数<50×109/L或进行性下降, 或有下列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 ①β-TG; ②PF4; ③TXB2; ④P-选择素。
  (2)血浆纤维蛋白原<1.8g/L或进行性下降。
  (3) 3P 试验阳性或血浆 FDP > 20 mg/L 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
  (4)PT延长3秒以上或进行性延长, 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秒以上。
  (5)AT-Ⅲ活性<0.60或PC活性降低。
  (6)血浆PLG∶Ag<200mg/L。
  (7)血浆凝血因子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 ①F1+2; ②TAT; ③FPA; ④SFMC。

3 肝病DIC实验诊断标准

  (1)血小板计数<50×109/L或进行性下降, 或有下列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 ①β-TG; ②PF4; ③TXB2; ④P-选择素。
  (2)血浆纤维蛋白原<1.0g/L或进行性下降。
  (3)血浆因子Ⅷ∶C活性<0.50(必备)。
  (4)PT延长5秒以上,或APTT延长10秒以上。
  (5) 3P 试验阳性, 血浆 FDP>60mg/L , 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
  (6)血浆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水平升高:①F1+2; ②TAT; ③FPA; ④SFMC。

4 慢性DIC诊断参考标准

  (1)临床存在易致慢性DIC的疾病基础, 如肿瘤、 免疫性疾病、 慢性肾病及肺部疾病等。
  (2)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 ①反复出现的轻度微血管栓塞症状及体征如皮肤、 粘膜的灶性缺血性坏死及溃疡形成等。②反复出现的轻度出血倾向。③原因不明的一过性肺、 肾、 脑等脏器功能障碍。④病程超过14日。
  (3)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条件: ①血小板粘附或聚集功能或有二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β-TG, PF4, TXB2, P-选择素)水平升高。②血浆二项凝血激活分子标志物(F1+2, TAT, FPA, SFMC)水平升高。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4倍以上。④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半衰期缩短或转换速度加速。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子标志物(ET-1, TM)水平增高。

5 基层医疗单位DIC实验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三项以上实验异常, 可诊断DIC。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检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阴道巨大侵袭性血管粘液性瘤伴感染一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二例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应用
    祛风法对凉血补肾中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
    论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应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
    获得性血友病A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评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