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性腹膜炎致门静脉高压1例 |
|
段丽平 代维 周曾芬
患者男性, 21岁。反复发热、腹胀9个月, 再发加重1周, 于1999年2月1日入院。患者自1998年4月起, 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 体温38℃左右, 为午后发热, 伴腹胀纳差, 无黄疸。于1998年7月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发现“右上腹脓肿”, 行切开引流后体温下降(未做病理检查)。近1周再次发热腹胀, 体温38℃左右, 腹胀呈进行性加重, 盗汗。门诊B超检查发现大量腹水, 收住院。 体格检查:体温38.3℃, 脉搏110/min, 呼吸20/min, 血压13.3/9.33kPa。神志清, 慢性病容, 消瘦, 皮肤巩膜无黄疸, 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多个淋巴结, 质中等, 无触痛, 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 腹肌稍紧, 全腹轻压痛, 肝脾未及, 腹水征阳性, 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肝炎病毒学标志阴性。腹水常规:淡黄微混, 相对密度1.020,李凡他试验阳性,白细胞4 700×106/L, 中性粒细胞0.19, 淋巴细胞0.81, 红细胞3 100×106/L。腹水病理涂片未见癌细胞。胃镜检查食道静脉中度曲张(食道20cm以下4条静脉曲张, 直径0.4cm, 灰蓝色、扭曲)。B超检查腹膜增厚,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大量腹水, 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脾大。CT检查腹腔大量腹水,腹膜增厚,并有包裹性积液,胰头周围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提 示结核。经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PAS抗痨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 2周后腹水完全消退。1个月后复查胃镜食道静脉轻度曲张(30cm以下见4条静脉曲张, 宽约0.3cm, 灰蓝色)。B超检查未见腹水。 讨论: 门静脉高压依受累部位而分为肝前性、 肝性、 肝后性。引起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的病因有先天性门静脉闭塞与狭窄, 因感染、 外伤、 肿瘤等引起的门静脉栓塞或压迫阻塞。肝性门静脉高压最为常见, 主要是各种肝硬化所致。肝后性门静脉高压见于Budd-Chiari综合征、 缩窄性心包炎、 严重心力衰竭。此患者根据上述临床及检查资料, 排除肝性和肝后性门静脉高压, 为腹腔结核致门静脉高压。结核性腹膜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 而腹腔结核致门静脉高压实属罕见。分析其机理可能是腹腔结核感染、 肿大的淋巴结及粘连肿块压迫门静脉, 导致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经积极抗痨治疗后, 随结核病变的好转, 门静脉高压也得到缓解。 此种情况临床上易误诊为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 应特别注意鉴别。无慢性肝病史, 病毒性肝炎标志阴性, 肝功能正常, 腹水为渗出性, 影像学检查无肝脏形态改变以及抗痨治疗有效等, 可资鉴别。
作者单位: 段丽平(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650032) 代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650032) 周曾芬(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650032)
上一个医学论文: 以右前臂皮肤溃疡为主要表现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下一个医学论文: 重组人干扰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