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应用研究 |
|
system Hepatitis gravis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重型肝炎临床上已取得显著疗效,明显降低了重型肝炎病死率[1]。至今,我们应用ALSS已治疗88例重型肝炎患者,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机制,观察了部分患者在ALSS治疗前后血乙型肝炎病毒(HBV)含量、氨基酸谱、内毒素、肝功能等变化,并对重型肝炎不同期ALSS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我院1994年10月至1997年12月住院的88例重型肝炎患者,按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诊断。男74例,女14例,年龄20~64岁。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10例(乙型7例,甲型1例,甲、乙型1例,乙、戊型1例),慢性重型肝炎78例(乙型62例,甲、乙型4例,丙型5例、乙、丁型4例、乙、戊型2例,乙、丙、丁混合型1例)。治疗前凝血酶原时间18~67秒(正常对照12秒),平均31.8秒。88例重型肝炎早期应用ALSS治疗11例,中期治疗38例,晚期治疗39例。 二、方法 (一) 治疗方法 88例重型肝炎患者均进行肝细胞生长素、甘利欣、白蛋白、血浆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ALSS治疗。ALSS治疗室进行严密消毒,按治疗方法需要进行体外循环的管路和分离器无菌装接,用38℃生理盐水冲洗,充分去除分离器或灌流器中的微气泡,并用2mg/500ml肝素盐水预充管路。ALSS应用含活性炭160~200g灌流器,膜型血浆成份分离器,胆红素吸附器。血浆置换量每次3 500ml左右。根据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即伴有肝性脑病时,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伴有肾功能衰竭时,选用血浆置换+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时,选用血浆胆红素吸附+血液灌流;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时,选用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有时同时予3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每例治疗1~6次,平均3次。 (二) 氨基酸、HBV、肝功能及内毒素检测 1.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了2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的血清氨基酸含量,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定。2.应用化学发光分枝链杂交法测定了1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ALSS治疗前后血清HBV含量,由德国基尔大学病毒中心测定。3.所有患者每次治疗前后均测定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酸(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A/G、胆汁酸(TBA)和血内毒素量(偶氮显色定量法)。 (三) 临床观察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预后变化。 三、统计学处理 统计方法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一、临床症状变化 每次ALSS治疗后患者精神好转,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乏力、腹胀明显改善,食欲增加。 二、ALSS治疗前后血清HBV变化 ALSS治疗后患者血清HBV量明显下降,由治疗前(2 588±1 534)copies/ml降至治疗后(1 815±620)copies/ml(P<0.05)。 三、ALSS治疗前后血清氨基酸谱变化 重型肝炎经ALSS治疗后,血清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明显下降(P<0.05),蛋氨酸下降特别明显(P<0.001),BCAA/AAA比值由1.18上升至1.52(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ALSS治疗重型肝炎前后血清氨基酸谱分析()
氨基酸 治疗前(μmol/L) 治疗后(μmol/L) 半胱氨酸 65.63±41.40 53.74±26.86*
上一页 [1] [2] 上一个医学论文: 重型丙型肝炎肝外组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免疫组化研究 下一个医学论文: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在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