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汉滩病毒核衣壳蛋白主要B细胞表位的识别及其基因定位

级结构及其基因定位迄今尚未明确。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的出现为大量快速地筛检基因-多肽片段文库提供了可能。我们应用单克隆抗体对表达HV汉滩型76/118株S基因随机多肽片段的噬菌体文库进行筛选,并确定了汉滩型病毒(Hantaan virus, HTNV)NP 氨基端的一个主要线性抗原表位。

材料与方法

  一、单克隆抗体
  抗-HV单克隆抗体L13F3、R31、48A、28B和C321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出血热室惠赠;3G1和5H5为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制备,H7、F3、B9、B11和H11为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提供;GDO5为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Schmaljohn CS博士惠赠。所有单克隆抗体均经盐析初步纯化,以Protein G Sepharose 4FF层析柱(Pharmacia)提取IgG(图1),并与生物素(ECL Protein biotynylation module, Amersham)交联。



1~5分别为McAb L13F3、C321、R31、48A和28B,6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标准,从上至下依次为94700,66000,45000,31000,21500和14500,7~15分别为P53蛋白及McAb 5H5、3G1、H7、H11、F3、B11、B9和GD05
图1 纯化的抗-HV McAb的SDS-PAGE

  二、丝状噬菌体
  可用于表达融合蛋白的丝状噬菌体fuse 5和fuse 2 由美国密苏里大学Smith GP教授领导的实验室构建并惠赠[4]。fuse 5属fd-tet类丝状噬菌体表达载体,结构特点为在其基因Ⅲ区构建了两个单向Sfi Ⅰ克隆位点,便于外源性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该载体的基因Ⅲ功能即感染宿主菌的功能因定向突变产生的读码框发生框移而丧失,但仍可通过其它转化方式导入受体菌并在其中大量扩增;而一旦插入的外源性基因使基因Ⅲ的读框恢复,该类噬菌体便可恢复感染功能;同时该类载体含有四环素(tetracyclin, tet)抗性基因,便于在相应的抗性培养中形成四环素抗性克隆,而且其伴随宿主菌大量增殖时对后者无严重影响。
  三、汉滩病毒S基因随机多肽片段噬菌体文库的构建[5]
  酶切消化含有HTNV 76-118株S基因的重组质粒pUC18-HTNV-S,回收纯化的S基因;用DNase Ⅰ随机消化并回收50~300bp大小的片段,与克隆接头连接[6]。用Sfi Ⅰ消化提取噬菌体fuse 5的复制型DNA,回收克隆载体,与DNase Ⅰ消化的S基因随机核苷酸片段连接并电击转化MC1061菌,提取表达融合蛋白的噬菌体,测定文库效价。
  四、噬菌体表位文库的亲合筛选
  (一) Biopanning 以1mg/ml链霉亲合素4℃过夜包被聚苯乙烯平皿,5%BSA室温2小时封闭,0.05% Tween 20-TBS(T-TBS)洗6次,然后加入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室温温育2小时后同上洗3次,加入以0.05%-TBS稀释的表达有融合蛋白的重组噬菌体,4℃过夜温育。次日以0.05%T-TBS洗10次,最后1次浸泡10分钟,分别收集各次洗液。加入0.025mol pH2.2的HCl洗脱液,室温轻轻振摇10分钟,将洗脱回收的噬菌体液转入1.5ml Eppendorf管中,立即加入约1/6体积0.05mmol/L pH9.0 Tris-HCl,经中和后的噬菌体液以Microcon 30(Amicon Inc,USA)浓缩,转染预先饥饿培养的K91/Kan菌,室温20分钟后加入约1ml LB/tet(0.2μg/ml)/Kan(100μg/ml),37℃40分钟后补加tet至20μg/ml,铺LB/tet平板,37℃过夜培养,次日计数菌落数并收集全部菌落提取噬菌体。根据免疫筛检结果同上进行第2、3次亲合筛选。
  (二) 免疫筛检 1. Immunoblot:取部分转化的K91/Kan菌涂布于LB/Tet/Kan抗性平皿,挑取生长的菌落(一般约92个)转种于另一同样的平皿、硝基纤维素膜(覆盖于一LB/Tet/Kan抗性平皿上)及相应的96孔培养板中,过夜培养后将硝基纤维素膜表面生长的菌落洗去,封闭后加入单克隆抗体,并继之与辣根过氧化物酶交联的抗小鼠IgG抗体结合,常规显色并记录结果。实验中常规设置阳性(以McAb GDO5筛选出的阳性重组噬菌体)和阴性(空白噬菌体fuse 2)对照[7]。2. ELISA:用链霉亲合素包被96孔聚苯乙烯微板,加入生物素化的相应单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部分理化因子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病毒性肝炎病家防病状况与家庭二代发病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先天性梅毒合并弓形体、巨细胞病毒感染
    母婴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检测
    我国某县血液筛选后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残
    广西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调查
    云南省瑞丽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自
    人脑肿瘤猴病毒40的感染状况及来源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