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溴隐亭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影响

1 炎症反应程度通过右后肢脚(原发病变)关节容量的变化来衡量,这种测量从给予FCA第3天开始,采用排水法每5 d做一次(体积测定仪由沈阳市药品检验所提供,精度为0.1 ml),测量踝关节以下部位的体积。
1.2.2.2 继发病变的评分,左后肢脚及左右两侧前肢脚的评分方法为:0分:无红肿;1分:1个关节的红肿;2分:超过1个关节的红肿;3分:波及全脚的严重肿胀;4分:严重肿胀且不能负重,如发现大鼠的尾部或耳部出现结节则再加1分,故每只大鼠的最高累计得分为13分。
1.2.3 统计学方法:对组间率的差别采用χ2检验;在对第一组大鼠实验前后关节容量变化进行了配对t检验后,排除了时间因素(30 d)对关节变化的影响,所以,对右后肢脚关节容量的增长,在第二、三组间进行了t′检验;继发病变的评分在第二组及第三组间进行秩和检验。

表1 FCA注射后不同时点大鼠继发病变评分在不同组的比较


组别 FCA注射后天数
11 13 15 17 19 21 24 27
第二组 13 51 65 70 58 32 24 15
(1~4) (2~10) (3~10) (3~10) (2~9) (1~8) (1~3) (1~3)
第三组 0 7 11 12 12 11 7 4
  (1~3) (2~4) (2~4) (2~4) (2~4) (1~2) (1~1)
P值 <0.05 <0.002 <0.002 <0.001 <0.002 <0.005 <0.005 <0.005

  注:括号外数字为一组大鼠总评分,括号内为评分波动范围
2 结果

  第二组的AA发病率为60%(12/20),而第三组为20%(4/20),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1,P<0.05)。第二组的继发病变出现于给予佐剂后的第9~14天;而第三组出现于第12~16天,不同时点两组继发并病变的评分差异见表1。从表1中可知,从FCA注射后第11天起至第27天,两组间在测量时点的评分经秩和检验均差异有显著性,而反映炎症程度的右后肢脚的容量增长从第3天起即在第二、三组间出现极显著差异且这种显著差异持续至实验室第30日。为明确组织学改变,我们又从二、三组大鼠的右后肢脚中各随机抽取15个关节作HE染色并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加用溴隐亭组的大鼠关节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单用FCA组。

3 讨论

  Berczi和Nagy等人在80年代末就提出溴隐亭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其理由是:①溴隐亭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抑制内源性泌乳素的分泌,而泌乳素是一种具有免疫刺激作用的内分泌激素,它可以提高胸腺、脾及淋巴结的功能,并且高泌乳素可激活T细胞及巨噬细胞;②外周血淋巴细胞被证明有多巴胺受体,溴隐亭可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从而抑制其免疫功能[3]。在FCA作用于大鼠之后,大鼠体内因子,如胸腺激素、血小板激活因子、brandykine等均升高,而这些因子均能促进PRL的分泌[4],从而进一步促进了AA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溴隐亭治疗活动性狼疮的开放实验证明溴隐亭对狼疮活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白塞病及硬皮病的患者应用溴隐亭也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5],但对类风湿的患者尚未有应用溴隐亭治疗的经验。我们利用大鼠佐剂关节炎的模型,考察了溴隐亭对A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溴隐亭不仅可以降低AA的发病率,而且对AA大鼠的原发及继发病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为临床上应用溴隐亭治疗类风湿疾病提供了依据,为类风湿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