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龙胆紫标出作为进针的体表标志。常规消毒局麻,在CT引导下将腰穿针垂直插入骶髂关节,注入得宝松1 ml/醋酸强的松龙50 mg+2%普鲁卡因2 ml。
1.3 病情及疗效评估
1.3.1 下背痛程度分四级:0级为无疼痛;Ⅰ级为挤压痛和活动痛;Ⅱ级为休息痛;Ⅲ级为可影响睡眠。
1.3.2 骶髂关节X线分级:按AS的纽约诊断标准[5]。
1.3.3 骶髂关节注射后疗效评价:①按10 cm刻度标尺由病人自我评估。0为完全无效或疼痛加重,10为疼痛完全消失;②骶髂关节挤压试验,疼痛为阳性;③脊柱活动度改善程度。治疗后2 h及2周各作一次评估。有效:在病人自我评价标尺上≥5 cm,骶髂关节挤压试验阴性,脊柱活动度中等改进;无效:在病人自我评价标尺上<5 cm,骶髂关节挤压试验阳性,脊柱活动度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的定性及等级资料应用非参数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定量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全部数据均在PC奔腾Ⅱ上,调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12例AS病人骶髂关节穿刺治疗前情况:见表1。

表1 12例病人治疗前基本情况


病例 性别 年龄(岁) 病程(年) HLA-B27 骶髂关节炎* 下背痛 NSAIDs疗效**
1 女 22  2 + 3 1 7
2 男 42  2.5 + 2 2 3
3 男 32 23 + 3 3 2
4 男 28  1.5 + 3 2 3
5 男 18  5 - 2 2 2
6 女 22 2.5 - 3 1 6
7 男 12  5 + 3 3 1
8 男 16  2 + 2 2 0
9 男 33  8 + 3 3 1
10 男 18  8 + 4 2 3
11 男 31 11 + 2 3 0
12 男 26  2.5 + 3 2 2

  注:*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按10 cm刻度标尺,由病人评价,0为无效,10为疼痛消失
2.2 有效率:12例AS患者经骶髂关节注药后2 h及2周的有效率完全一致,均为83%(10/12)。
2.3 疗效与临床的关系:比较了临床资料与疗效的关系显示,下背痛或臀痛程度越重和NSAIDs不敏感者,疗效越显著,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分级与疗效无关,见表2。

表2 各临床指标对骶髂关节穿刺疗效的影响


指标 2 h疗效P值 2周疗效P值
性别* >0.05 >0.05
年龄** >0.05 >0.05
下背疼痛程度* <0.05 <0.05
血沉** >0.05 >0.05
CRP** >0.05 >0.05
HLA-B27* >0.05 >0.05
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 >0.05 >0.05
病程(年)** >0.05 >0.05
本次发作时间(月)** >0.05 >0.05
NSAIDs疗效** <0.05 <0.05

  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Wilcoxon秩和检验
2.4 副反应:本研究12例中无1例出现胃肠道或感染等副作用。

3 讨论

  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在技术上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在骶髂关节下1/3选择一个便于进针的层面是非常重要的[2-4],进针必须有一定力度才能到达骶髂关节腔。但切忌太深或偏斜,避免针尖紧贴或进入关节面皮质,而影响注入药物。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只需旋转针的方向或略退一点针便可解决。此外我们发现X线病变已到Ⅳ级者不适宜做这种治疗,因为骶髂关节融合,术者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进针位置,也很难注入药物。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引导性骨再生模型中皮质骨哈弗系统再建
    去除外骨膜对引导性骨再生模型成骨过程
    腔隙性脑梗塞的CT TCD与临床分析
    应用SPECT观察激素对股骨头血流动力学
    BacT ALERT 3D结核分支杆菌快速培养系
    PET CT检查中患者不良心理调查及干预方
    阑尾炎的螺旋CT诊断
    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作用
    电子束CT与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
    CT引导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
    无症状健康青年人群腰椎椎间盘的CT检查
    关节镜引导下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
    自制简易气管引导器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